孫思邈知道,這個問題的重心不在於陳景恪的身份,而在於帝后為什麼會重視他,略微沉吟之後回道:
“有些秘密一旦洩露就會死很多人,直到所有知道秘密的人全部消失。”
潘師正臉色劇變,怎麼都沒想到事情竟然會嚴重到這種程度,一時間他都不知道接下來的問題該不該問了。
孫思邈看出了他的窘境, 主動道:“有些事情我們不必知道原因,只要知道結果就可以了。”
“小徒確實得到了聖人和娘娘的青睞,尚公主之事也已成定局,這對我道門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潘師正很快就恢復平靜,道:“確實如此,有晉陽公主在我道門就多了一個通天的渠道,許多事情都要方便一些。”
孫思邈微微點頭, 又問道:“潘師弟可還有疑問?”
潘師正剛才一肚子問題, 被那個問題嚇了一跳, 發現後面的問題實在沒必要再問,想了想幹脆直入核心道:
“不知四大天師都是何許人也?”
孫思邈心中一喜,當他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意味著已經接受了紫霄觀的革新,現在是談條件要好處了。
四大天師意義非凡,誰家祖師的名字被列上去,誰家馬上就會迎來大興。且不用擔心傳承斷絕的問題,除非有人廢除紫霄觀確立的體系。
對於四大天師之位,他和陳景恪早就商量過,心中已經有了大致的人選。最終把誰的名字寫上去,還要需要和各派協商。
但這些是不能告訴潘師正的,所以他面上不動聲色的道:“道教分支錯綜複雜,然溯源而上始終脫不出三清範疇,故三清派各佔其一。”
“剩下一個位置我屬意正一道張天師, 不知潘師弟意下如何?”
正一道張天師說的是龍虎山張道陵,他是道教絕對不可能繞過去的人物,道教的基本盤就是他確定的。
陶弘景、葛洪、王遠知等等, 其實都是在他的思想框架下進行的完善。把他的名字寫上去,換成誰來都不敢反對。
潘師正也同樣不敢,他考慮的是上清派該把誰的名字寫上去:
“張天師乃正一道祖天師,他位列四大天師乃天命所歸,只是不知我茅山派列位祖師可有幸位列其上?”
孫思邈反問道:“茅山乃上清派之主脈,前輩高人眾多我實在難以決斷,潘師弟以為誰上為好?”
潘師正不說話了,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師尊王遠知上,可他知道這必不可能。
茅山派雖然是上清派的主脈,但並不是唯一一支,別的派系力量也不弱。他敢推舉自己的師父,別人就敢撕破他的臉。
而且從成就和對道教的貢獻來說,比起前輩們王遠知確實遜色許多,怎麼輪都輪不到他。
所以思慮再三之後潘師正暗歎一聲,說出了一個名字:“上清派於貞白先生手上發揚光大,我以為他當為上清天師。”
貞白先生就是陶弘景。
孫思邈心道果然如此,陶弘景是上清派大興的關鍵人物,也是第一個在茅山派傳道的人,被視為茅山派的開山祖師。
推舉他當天師茅山派能獲利,上清派其它分支也不好說什麼。
“貞白先生既是我道教先賢亦是醫道高人, 我甚為敬佩。由他擔任天師, 相信天下人也會認同的。”
他此言出口也就意味著雙方達成協議,氛圍頓時就變得輕鬆起來。
潘師正臉上也浮出笑容,雖然沒能把自己師父送上天師之位有些小遺憾,但把茅山開派祖師送上去也算成功。
此行目的達成,他心情自然是很開心。谷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