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諸葛丞相正要分兵緝擒孟獲,忽報:“蠻王孟獲妻弟帶來洞主,因勸孟獲歸降,獲不從,今將孟獲並祝融夫人及宗黨數百餘人盡皆擒來,獻與丞相。”
諸葛丞相聽知這件事後,他素來謹慎,覺得此事之中有古怪,即喚馬忠,張嶷到來,各自耳提面命,細心的分付安排。
馬忠、張嶷受了諸葛丞相的囑咐,引二千精壯兵,伏於兩廊。
諸葛丞相即令守門將,把一眾歸附漢軍的蠻兵放了進來。
漢軍已經佔了銀坑山諸多宮殿,諸葛丞相的行軍大營就落在了正殿當中。
帶來洞主親自引刀斧手解孟獲等數百人,拜於殿下。
諸葛丞相大喝道:“與吾擒下!”
聽聞諸葛丞相一聲令下,兩廊壯兵齊出,二人捉一人,盡被執縛。
諸葛丞相大笑道:“量汝些小詭計,如何瞞得過我!汝見二次俱是本洞人擒汝來降,吾不加害,汝只道吾深信,故來詐降,欲就洞中殺吾!”
話音落地,諸葛丞相喝令武士搜其身畔,果然各帶利刀。
諸葛丞相問孟獲道:“汝原說在汝家擒住,方始心服,今日如何?”
孟獲一跺腳,十分不服氣地回道:“此是某等自來送死,非汝之能也,吾心未服。”
諸葛丞相道:“吾擒住六番,尚然不服,欲待何時耶?”
孟獲想了一陣,終於是做出了決斷,咬著牙回道:“你第七次擒住某,某方傾心歸服,誓不反矣。”
諸葛丞相嘆息了一聲後,無奈地說道:“巢穴已破,吾何慮哉!”
於是諸葛丞相令武士盡去其縛,叱之道:“這番擒住,再若支吾,必不輕恕!”
大概是聽出了諸葛丞相耐心已經消耗完盡,孟獲也自問前途無路,不知還有何手段能與漢家大軍對抗。
如今活命下來已經是殊為不易,故而孟獲等抱頭鼠竄,逃離了被漢軍侵佔的銀坑山諸多宮殿。
……
……
銀坑山外,敗殘蠻兵有千餘人,大半中傷而逃,正遇蠻王孟獲。
逃出被漢軍侵佔的銀坑山後,孟獲一路上逐漸收了敗兵,心中稍稍放心下來。
但旋即又想起最近一段時間與漢軍交戰的屢屢失利,臉色瞬間暗澹下來,轉過頭來與帶來洞主商議道:“吾今洞府已被漢軍所佔,今投何地安身?”
帶來洞主想了一陣後,才臉色肯定地回道:“只有有一國可以破諸葛亮漢軍。”
孟獲轉憂為喜,向下問道:“何處可去?”
帶來洞主回道:“此去東南七百里,有一國,名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其手下軍士,俱穿藤甲。”
“其藤生於山澗之中,盤於石壁之上。國人採取,浸於油中,半年方取出曬之。曬乾復浸,凡十餘遍,卻才造成鎧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溼,刀箭皆不能入,因此號為藤甲軍。”
“今大王可往求之。若得彼相助,擒諸葛亮如利刀破竹也。”
孟獲聞言大喜,於是收拾一路聚攏的殘兵去投奔烏戈國,來見兀突骨。
烏戈國與八番部落接壤,其洞無宇舍,皆居土穴之內。
孟獲入洞,將這段時間與漢軍交戰的事情熟練地添油加醋對兀突骨說了一番,言辭並茂痛罵諸葛亮殺他部民,佔他家財。
果然,兀突骨身臨其境地回道:“某起本洞之兵,與你報仇。”
孟獲欣然拜謝,與兀突骨歃血為盟。
於是兀突骨喚兩個領兵俘長,一名土安,一名奚泥,起三萬兵,皆穿藤甲,離烏戈國望東北而來。
行至一江,名桃花水,兩岸有桃樹,歷年落葉於水中,若別國人飲之盡死,惟烏戈國人飲之,倍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