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不同,隆冬臘月的南中諸郡風和日麗,微風暖人。
大筰水文地勢複雜,兩千漢軍駐紮在此,還有數千越嶲諸部的勇士從旁協助,即便雍闓派遣數以萬計的部曲進攻此處,皆被擊退。
大筰乃是雍氏的軍工重地,眼下雍闓尚未派遣主力進攻,原因很多。
如出兵日久,老巢味縣狀況尚不清楚,需派兵回去看看;再者漢軍與越嶲諸部化整為零,陸續退出益州郡的核心交戰地帶,雍氏無法判斷敵軍主力……
2k
但毫無疑問,只要雍氏的部曲準備好了再戰,大筰一定會是最主要的進攻方向。
“衛將軍,越嶲諸部最新一批的奴隸軍已經遣送到了大筰營寨,加上之前的幾匹……現在在編的奴隸軍共有八千七百五十八名……”
衛弘如今領軍駐紮在大筰瀘水東岸,即漢軍先前所駐紮的牧羊坡一帶,這裡居高臨下,最合適抵擋雍氏的騎卒。
在原先的大筰冶鐵坊周圍,這裡也搭建了一處營寨,用來安置新從越嶲高原上遷徙過來的奴隸軍。
負責建制這支漢軍是張毣。
這一個多月以來,返回故土的越嶲諸部在這件事上表現出了足夠多的誠意,各部前後送來好幾批高質量的奴隸軍。
這大概是谷昌一戰,越嶲諸部損失了太多的部落勇士,無法支撐起來先前附庸本部落的龐大奴隸群,如今漢軍提出了以雙倍價格購買奴隸群,一拍兩合。
本就和雍氏部曲有著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漢軍又擺出了足夠的誠意,所以越嶲諸部在挑選奴隸這件事上並沒有耍什麼心眼,都是將力氣最大、動作最敏捷的青壯奴隸送了過來。
衛弘點了點頭,越嶲諸部答應漢軍的奴隸供給便是在一萬青壯左右,如今差不多接近最終數字了。
衛弘囑咐道:“這些奴隸軍大多出自越嶲青羌夷族,悍不畏死,桀驁不馴,眼下戰事緊急,倒是不必對其嚴加訓練,儘快編入行伍當中,進行簡單的操練即可!”
張毣頷首,這些越嶲奴隸有的連漢話都說不清楚,且與漢家朝廷連年交戰,對身著漢家兵服的漢軍士卒有一種天性的敬畏與疏離,總是萎縮在陰暗的角落裡,陰冷地盯著節制他們的漢軍將校。
衛弘也明白這一點,想要短時間內將這些奴隸訓練成徵南先鋒軍一樣如臂指揮,簡直難比登天。
所幸漢軍當前需要的,就是這批奴隸軍能操刀殺死他們見到的每一位雍氏部曲就行!
當然,漢軍也會給予他們應有的回報。
衛弘早已經想好了答桉:“遠思,傳令下去,讓這些奴隸軍士卒都知曉,能殺敵一人者,則其去除奴隸身籍,能殺敵兩人,便可指名一奴除去奴籍,殺三人者及百人千人者,皆是如此……”
越嶲諸部的來歷比較複雜,但即便是奴隸,也有七情六慾,也有人情世故,也有親友……只要能為漢軍作戰,漢軍便可許諾其應有的回報。
漢家朝廷與青羌夷部世代交戰的血仇?
比起眼前自己能吃飽飯,比起自己和親友能有朝一日脫離奴籍,其餘一切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漢軍已經給予了他們足夠的自由,足夠的待遇,只要能操起兵器為漢軍一戰,自己和親友們的前途命運就全繫於自己的手中!
縱然衛弘在這件事的謀劃遠比現在思量的還要長遠,但眼下最要緊的還是儘快戰勝雍氏叛軍,還給南中諸郡的子民一個安寧。
眼下雍氏部曲對大筰的進攻並不算勐烈,有句扶領兵在牧羊坡一帶駐紮防守,現在還不需要衛弘多費心什麼。
現在大筰的冶鐵坊也在漢軍的控制下逐漸恢復了生產。
自越嶲而來的上萬奴隸軍,他們的軍備自然不可能從蜀中千里迢迢的運過來,只能就地在大筰解決。
所幸揭竿為旗斬木為兵的時代還沒有過去多久,大筰周邊掌握的自然資源和冶鐵工業基礎足以初步解決這群奴隸軍的軍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