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王冰也是話鋒一轉,對武將們養家丁的行為表示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
沒辦法,歷朝歷代出於對武將的制衡,向來這錢糧之事都是由文官把持,大明自然也不例外。
本來這也是好事,畢竟文武勢力需要保持平衡。但奈何自土木堡之後,由於勳戚武將的沒落,這分平衡卻是一下子被打破了。
而平衡被破壞的結果,卻是大明的勳戚武將自此完全淪為了文官的附庸,軍隊所需錢糧之事,從此只能完全仰文官鼻息而活。
“但從遼東軍這次整改開始,日後凡完成整改之軍,其軍餉皆暫由陛下內帑支出,不再經由戶部直拉下發。所以以往文官剋扣軍餉之事,將再不會發生!”
李成梁只是說出了半句家丁的事,隨即便被王冰噼裡啪啦的將這家丁制必須取消,以及取消家丁制後的錢糧後勤之事都給解釋了個清清楚楚。
“日後軍餉皆由陛下內帑所出?國舅爺,我大明的京營、衛所、邊軍加起來最少也不下兩百萬,陛下的內帑能支撐得了如此龐大的開支?”
聽到王冰說到整改過後的軍餉開支將由皇帝內帑支付後,李成梁頓時不禁一臉的懷疑。
“兩百萬?呵呵,寧遠伯,你還說少了吧,我大明在冊之軍總數可是兩百八十餘萬!”
看著李成梁一臉懷疑的樣子,王冰卻是呵呵一笑,說出了一個更為龐大的數字來。
“不過這在冊名額和實際人數相差多少,恐怕寧遠伯比本侯更加清楚吧?”
末了,王冰卻是一臉戲謔的望向了李成梁這位遼東總兵。
確實,單看帳面,兩百八十萬的數額,明軍的人數不可謂不龐大。但實際上,就小胖子以錦衣衛和東廠暗中統計的數字來看,這兩百八十餘萬的帳面數額,其實也就九十萬不到。
而就是這不到九十萬的人數中,老弱病殘等充數的還佔了至少大半。也就是說,諾大的大明,勉強還能一戰的,也就三四十萬而已。
在這三四十萬勉強能戰的大軍中,若是再除開十萬薊鎮軍外,真正能戰的也就各軍各將以國家錢財所養的私軍家丁而已。
因此,在原歷史上的薩爾滸之戰,別看明軍號稱數十萬,但真正能打的其實卻是沒幾個的。
“呃,這……”
面對王冰的詢問,本身也是吃空餉‘大戶’的李成梁,頓時不禁一臉的尷尬。
“所以現在,寧遠伯以為陛下的內帑能否支撐?”
瞥了眼一臉尷尬的李成梁,王冰也是隨即將話題轉移回了這軍餉上面。
“另陛下有令,凡完成整改之軍,戰兵年餉提高到二十兩,輔兵為十兩。若遇戰事,賞額另算……”
末了,不等李成梁回答,王冰卻是再次開口,將這大軍整改後的軍餉待遇也開了出來。
正所謂皇帝不差餓兵,所以‘糧草’之事,自然是要放在首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