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記得,這個諡號,還是他力排眾議擬定的。
畢竟,崇禎帝與他“狼狽為奸”,開啟一場又一場清洗,屠戮無數,在天下士紳文人眼中,可不是什麼好皇帝……
若他當初,被刺成功,崇禎一朝崩,其最終的諡號,恐就是“哀”,“桀”……這類貶義十足的字眼。
“昭烈……莊烈………”
天子輕喃,目光幽幽。
史之莊烈帝……今之昭烈帝……
史之十七載,今之數載春秋,遺之幼帝不過一次春秋變化……
過程不一樣,但結局,似乎卻是一樣。
史書如何記載?
後世如何評談?
天子抬手,掠過諸帝王之本紀,最終,停留在“昭烈本紀”之上。
這一刻,天子竟少有的猶豫起來,好一會,天子才將這“昭烈本紀”握在手中。
雖沒有“太祖本紀”“成祖本紀”的那般厚厚一摞,但這“昭烈本紀”卻也不算太薄,共有三卷。
天子緩緩翻開卷一,似從昭烈幼時開啟記載,出聲年月,幼年至藩王……然後……
藩王微服,化名劉信,京城遊玩,遇錦衣小旗……後再遇……錦衣百戶,互為摯友……調錦衣百戶李修入勇衛……
天啟駕崩……信王登基,調勇衛於天啟靈堂……
往事記於紙面,映入眼簾,同時也勾起天子腦海之中塵封已久的記憶,目光瀏覽,腦海之中的記憶………亦是隨之浮現……
天子神色儼然有些恍惚,那……真的是一個志同道合的時代,崇禎帝近乎盲從的信任,儘管為後世之靈魂,但……士為知己者死這種信念,真的是難以抑制的湧現。
嗶嘀閣
他記得清楚,他當初的預想,是要輔佐君王,平定亂世,開創一代中興盛世,留下身前身後名。
然後,他便卸下職權,專心追求他的武藝巔峰。
如此,一生亦是足矣。
可一場刺殺,儼然將他的這個預想,徹底粉碎。
後,他又想著,上佐幼帝,下定江山,曾天真的想著,待幼帝親政,再一步一步的將權利還給幼帝。
可……
造化何其弄人……
南征北戰而歸,換來的,卻非是朝野的歡迎,而是赤裸裸的殺機。
一朝山河變色,本該是血流千里,他都只賜死了首惡,完全沒有牽連其他朝臣,可換來的,卻是天傾之下毫不猶豫的叛離。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他對文官士紳,徹底失去所有信賴,也失去了所有寬容。
思緒流轉,天子目光再次定格在“昭烈本紀”書冊上。
帝將崩,鎮北侯凱旋而歸,快馬先行,入宮,帝冊封有功之將帥,遺詔秦公輔政……帝崩,幼帝繼位,年號靖武……
最後一卷緩緩合上,天子之目光,亦是在桌面挪轉,最終定格在了明顯還異於其他帝王本紀的“靖武本紀”之上,明雖亡,帝卻未崩,這冊本紀,顯然還待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