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功不受祿,李羽本來還要請秦偉吃飯,結果變成了自己蹭飯,自然不能再讓秦偉送東西。
不過秦偉的操作到是提醒了李羽,他老家就在肥西縣的農村,距離合淝市區才一個小時車程。
這麼近的距離,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個特色農莊。
農莊的綠色食品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對外銷售。
合淝缺少著名的遊玩景點,之前帶老爸老媽玩的時候,李羽就因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地方而煩惱。
如果有錢了,還能在農莊裡面投資一點農家樂特色旅遊專案,吸引城市居民娛樂休閒……
李羽越想越覺得可行,於是又和秦偉請教了一些開農莊的事情。
其實建農莊並不複雜,最關鍵的就是選好地皮。
“一個優質農莊,必須要在有限的空間裡既有山又有水,最好還有河。”
“依山傍水,臨河而居,這才是真正的田園生活。”
說著,秦偉還頗為可惜道:
“不過這種地方一般都有大型村落,想要承包下來很難,我那個農莊也就只有小山包和水塘而已……”
秦偉說完,李羽的眼睛更亮了。
有山有水有河,自己家所在的李大圩村子不就是現成的嗎?
李大圩村,是由一個一個“圩子”組成的。
“圩子”,就是在村民聚集區四周挖一條水道,連通村外的河流,形成一道天然的防護牆,是古代用來防強盜用的。
李羽家所在的小“圩子”,大概有二十幾戶人家。
圩子外的小河寬約十米,圩子西邊就是一片丘陵土坡,山高大概二十米。
山頂上還有一塊大平地,是村裡的“稻場”。
以前沒有全自動收割機的時候,村裡收的稻子都要人工挑到“稻場”曬乾,然後用滾筒腳踏式打稻機脫粒。
打下來的稻子,還要在“稻場”曬乾,去雜物,最後才能運出去賣錢。
“稻場”上留下了李羽小時候一半的童年,只是現在有了更先進的機器裝置,“稻場”早就荒廢了。
把自己家周邊的地形圖在腦子裡過了一遍,有些地方記憶也不是很清楚,李羽決定下次回家的時候要好好勘察一下。
兩人聊了一會,一桌子豐盛的綠色無汙染農家菜就上齊了。
因為以後要長期在一起辦公,熟悉一點好辦事,李羽把公司幾個骨幹都叫了過來,比如吳文斌、趙一名、齊蕾、趙芳等。
秦偉這邊公司高管每天都會在一起吃飯,也來了七八個人。
高管們下午還要繼續幹活,不能喝酒,秦偉就開了一瓶茅臺,非要和李羽喝一點。
“老弟,這可是我珍藏的96年茅臺,你今天一定要喝一杯。”
李羽也很無奈。
十幾年的陳釀茅臺,怎麼著也要大幾千塊錢。
這麼好的酒,給我喝太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