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無法從殖民地這個渠道獲得鐵礦。
蜀王錢明義只能寄希望於未來技術進步。
蜀國表層沒有發現鐵礦,等到探礦技術能探索更深的岩層,會在地底深層發現大型鐵礦。
這個想法,只是為蜀國的未來,留了一個念想。
蜀國現在遇到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方法。
蜀王錢明義都已經絕望,沒想到現在峰迴路轉,蜀國發現了大型鐵礦,還是一個可以直接鍊鋼的高品質鐵礦。
只是這座大型鐵礦,所處的位置有一點問題。
它處在紅山嶺,位於蜀國的南方,這是蜀國和瑞國爭議的疆域。
帝國皇帝蘇河當年分封諸王,確定諸國的領土,那是依靠地圖確定各國的疆域。
帝國當時掌握的歐洲地圖,可以準確描繪歐洲大型的山脈河流走勢,對於海邊情況的掌握也十分精確。
這是因為帝國掌握的地圖來源,依靠帝國當時數十萬前往歐洲的商人和水手,他們探聽到的情況。
地圖能夠確定某個地區的大致情況,但不可能那麼精確。
那時帝國皇家陸軍已經佔領歐洲,但電報可以讓文字瞬息抵達萬里之外。
那時的無線電技術,無法承載圖片,也就無法向外傳遞準確的地圖。
有的地區明明挨著,但在地圖上卻不屬於任何國家。
這種地區,基本上誰先佔領,並守住了這裡,那就預設是這個國家的地盤。
還有種地區,兩個國家疆域在這裡重疊,它在名義上隸屬於這兩個國家。
這就是兩國的爭議疆域,因為地圖的不精準。
桂國和吳國的爭議疆域最多,這才導致兩國爆發大戰。
兩國的爭議疆域,最容易導致兩國的戰爭。
因為這個疆域是帝國皇帝蘇河分封的疆域,是一個國家得以存世的基石。
哪個人決定把爭議疆域讓出去,他一定會變得臭名昭著。
失去疆域的國家,百姓也會紛紛出走,選擇去前途更光明的國家。
吳貴兩國的戰爭,讓歐洲很多國家警醒。
他們對於爭議疆域,不再採取激烈的手段,選擇冷處理。
各國對於爭議疆域,在沒有嚴重利益衝突的情況下,基本上選擇維持現在的情況不變。
紅山領就是蜀國與瑞國之間的爭議疆域,由蜀國在掌控。
這個地區很窮,土壤有些問題,無法種植糧食等作物,它的價值不高。
蜀國佔領之後,瑞國只是名義上抗議了幾句,沒有因為紅山嶺這個地方大動干戈。
一旦紅山領發現大型鐵礦的訊息傳出去,這是價值上千萬兩銀幣的利益。
在歐洲局勢緊張的情況下,有錢都買不到鐵礦石,大型鐵礦的價值將會遠超明面上的價值。
哪怕這個地區,不是爭議疆域,瑞國都會動心,有著拿下這裡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