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點了點頭:“你不說,朕也想問你呢,一千六百多人,你準備如何處理他們?總不能都關到刑部和大理寺的大牢吧,也關不下那麼多人。”
“陛下所言甚是。”
“嗯,臣的意思是,陛下能否將這些人都交給臣來處理。”
“交給你?按我大乾律令,兵馬司羈押罪犯,取供之後,該交由法司擬罪發落,你要這些人做什麼?你又準備如何處理?”嘉德疑惑道。
賈瑛早已準備好了說辭:“回陛下,臣曾聽傅大人說起,朝廷國庫不濟,財政匱乏,而陛下又欲大行天下,朝廷處處都缺銀子,臣就想著,怎麼也該替陛下分憂才是。”
“說重點。”嘉德蹙了蹙眉道。
“是。陛下,昨日,臣與肅忠親王一道去了城西的門頭溝。”
“門頭溝?”嘉德對這個地名有些陌生。
“京中,甚至宮裡的石炭都出自門頭溝,門頭溝附近的山石土層之下,有大量的石炭資源,臣想開建一個官辦石炭礦場,如今正缺人手。那些罪囚雖說有許多都是十惡不赦之徒,按理說應當依律懲處,可法之本質在於規正,而非殺戮,與其將這些人關到來年秋後問刑,不如將他們帶到礦場勞作,以贖其罪。況且,這些罪囚之中,還有一大部分罪不至死,可若輕易揭過,又顯不出律法威嚴,所以......”
嘉德沉思片刻,忽然開口問道:“朕聽說你給那些被派去掃大街的罪囚,起了一個新詞彙,叫什麼‘勞改犯’?可是此意。”
賈瑛會心一笑道:“正是此意。”
“石炭能生火取暖不假,可據朕所知,京中百姓還是用木材多一些,且石炭價貴,百姓如何用得起?”嘉德問道。
“陛下心繫百姓,實乃我大乾之福。”
“少拍馬屁,說正事。”
“陛下,為供百姓日用,京郊四周的山上,許多地方樹木都被砍光了,以至近年來京中春秋風沙天氣變多,也正因如此,朝廷才下了限伐令。只是柴米油鹽本乃民生所需,京郊不讓砍,樵夫就得跑到幾十裡甚至上百里之外的山上砍,因為路途遙遠,耗時費力,所以近年來,京中的木柴價格都快翻了一番了,坊間甚至都流傳出了‘京都柴貴’的說法,到後來,官府不得不對京郊砍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限伐令的成效也大打折扣。”
“而石炭剛好可以用來填補木柴不夠的空白。臣也知道,想要用石炭完全取代木柴也不現實,但可以用來做補充啊。石炭之所以貴,那是因為開採不易,是開採技術的落後所致。只要能解決開採技術的問題,石炭的價格自然就會降下來。”
“至於說石炭用的少,那是因為使用不當的緣故。百姓家中的灶臺是為燒木柴而準備的,而非石炭。只要能製作出適合燒石炭的工具,這個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嘉德聽罷,微微沉思後,看向賈瑛道:“怎麼,你能解決這些問題?”
賈瑛點了點頭道:“石炭的開採落後,主要還是因為投入力度不夠,只要用的人多了,慢慢自然會改變,我大乾人傑地靈,有的是聰明人。造紙、印刷、火藥,甚至紡紗,不都是從無到有嗎。”
“至於如何解決石炭的弊端,臣現在就有辦法。臣已經命人打造了新型的火爐,這種火爐最適合燒石炭,而且不僅可以做飯,還能取暖燒水。”
說著,賈瑛從懷中掏出了一張圖紙道:“臣還帶來了圖紙。”
嘉德讓戴權接過來,看了一眼,可他不是工匠,也看不懂圖上之物是好是壞。
不過見賈瑛說的頭頭是道,嘉德倒是有了幾分好奇與期待。
“等此物打造出來,且看效果如何吧。至於官辦礦場,國力艱難,朕可沒有銀子給你去辦這個。”嘉德還是選擇了保守,況且,國家的財政困局,其實一行一業就能改變的。
新奇是有,興趣卻不大。
“那,臣能否自己辦一個?”
“去找戶部商議。”嘉德身為皇帝,豈會整日盯著這些小事。
嘉德既然這麼說了,那就是同意了。
“陛下,開礦需要火藥,嗯,還需要工匠,臣想能不能請工部......”
嘉德揮了揮手道:“這些小事,別來犯朕。但如果出了事情,別怪朕先揭你的皮。”
賈瑛聞言,當即拜謝。
“兩件事都說完了,朕還有事要做,你去吧。”
良久,卻不見賈瑛跪安的聲音。
嘉德轉頭看來:“還有什麼事,一併說了。”
“那個,陛下,臣還有件小事,懇請陛下恩准。”說話間,賈瑛不忘觀察嘉德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