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嘉德近來的心情似乎很是不錯,連著五天的夜晚都入宿在鳳藻宮,這無疑讓後宮翹首以盼的妃子佳麗們心中吃味不已。要知道,自從先皇殯天之後,嘉德入宿後宮的次數幾乎屈指可數。
在此之前,後宮的嬪妃們只當是陛下勤於政事,無暇分心,心裡雖然閨怨不斷,可還是能夠理解的。
可自從多了一個賢德妃之後,嘉德有數的幾次入宿後宮,有超過一多半的時間,都待在鳳藻宮之中。
這就讓嬪妃們有些無法接受了。
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若大家都是如此,也就罷了。可憑什麼,你賈元春就能獨享聖駕恩寵呢?比家世,嬪妃之中也不乏侯門勳貴之家出身的。比美貌,能選入後宮的,除了那些已經上年紀的,那個姿色會差上半分。
憑什麼?
於是,各宮針對鳳藻宮的一場孤立行動,就此開始了。
昨兒鳳藻宮的一個宮女被宮中的女官訓斥了,今兒鳳藻宮的一個小太監被一眾小太監給圍毆了。
本應撥給鳳藻宮的一應用度,或是被內官監忘記了,或是缺斤少兩的。
便是妃子們結伴到兩宮按例請安,也都刻意將元春落下。
坤寧宮也便罷了,掌管後宮大小事務的皇后,內廷之中,哪件事情能逃脫了她的法眼,自然知道,這是女人們之間的明爭暗鬥,這種事情見得多了,也就不奇怪了。無非就是賢德妃來遲之時,依例訓斥幾句,一切都照章辦事,心裡倒也說不上有多厭惡。
畢竟他是皇帝的原配,還為嘉德誕下三個皇兒,雖說大皇子早夭,可還有兩個皇子已經成年。元妃再是受寵,也威脅不到她這個內廷正宮娘娘的頭上。
儘管內廷之中有不少關於她和賢德妃的傳言,比如“鳳藻”二字如何如何。
可皇后卻從沒有真正在意過這些,再是受寵,也只是個“二字”封號的妃子罷了。
什麼時候,貴妃前面,加一個皇字,或許還能讓她多注意幾眼。
坤寧宮不在意這些,可慈寧宮就不一樣了。
人越是上了年紀,越是看重一個“孝”字。
身為嘉德的生母,在後宮熬了一輩子,也只是個“妃”子,宣隆臨終之前,最終還是沒有讓她坐上後宮之主的位子。
兒子登基之後,也不知為何,沒有照例加封她這個做母親的為皇太后,依舊是頂著一個太妃的名頭。
這讓老太妃心中怨念不已,同時也格外看重兒媳們對自己的態度。
別的兒媳都在,偏偏賢德妃姍姍來遲,老太妃心裡自然對元春深感不滿,更不提她的出身,本就讓太妃有些不喜。
有了老太妃有意無意中流露出來的對元春的疏遠,元春的宮中的日子,愈發不好過。
更不用說,近來她的舅舅和兄弟在朝廷與匈奴之戰中,大放異彩,更是讓眾人嫉妒不已。
不過對於後宮的雞零狗碎,嘉德卻是不知道的。
此刻的嘉德,正是躊躇滿志的時候。
一直以來,他這個皇帝當得都有些憋屈。太祖爺定鼎社稷,高祖皇帝穩固了大乾江山,宣隆帝平遼東、拒匈奴、定南疆,唯獨到了他這裡,連一個能拿得出手的功績都沒有,以至於嘉德朝初期之時,讓百官連連逼迫,沒有一點九五之尊的威嚴和霸氣。
可如今卻是不同了。
先是平定白蓮叛亂,隨後又大敗匈奴。武功是有了,接下來就剩文治了。
等到北境徹底平靜下來,新政的腳步,就能提上日程了,到時候,再也沒人敢反他阻礙新政施行了。
還有如今的朝堂,也不再像之前那樣沉悶,只拿今次北抗匈奴來說,無論是傅東萊,還是李恩第,都能摒棄前嫌,共謀社稷。還有葉百川、馮恆石、王子騰這些得用的重臣,也都沒有讓他失望,不枉他當初力排眾議,重用他們。
林如海在江南的的差事般的也不錯,讓朝廷有足夠的糧餉支援北境。六部尚書別的不說,新任兵部尚書嚴華松,在這次舉國大戰之中,表現的同樣可圈可點。
最讓他欣慰的還是賈瑛和楊佑,這兩人,一個是他欽點的探花郎,一個是他的嫡親侄兒,卻給他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一時間,在嘉德看來,大乾朝可謂是人才濟濟,後繼有人。
前方和談的情況已經逐漸明朗,楊熾的奏章不斷遞送入京,眼看著就要有個結果。
今歲入冬之前,北境就能徹底平靜下來了。
大戰之後,有功者賞,有過者罰。
嘉德今日便召集了內閣和六部的一些大臣討論此事。
平城伯鄧恩遇喪地失城,致使匈奴肆虐大同全境,自然是要被追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