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二個專案,雖然是新人導演掛牌,但架不住有兩位名導助陣監製,四捨五入就相當於兩個滿級大老帶著一個小號重新整理手村成就來了……
前兩個專案還算屬於合理範圍,但是這個專案呢?
剛走出新手村的新人,就準備挑戰滿級大號都只能夠仰望的世界級大BOSS?
這哪還需要拍科幻電影呀,這件事情本身還不夠科幻嗎?
郭帆一聽,原本裝出來的那點醉意都不由清醒了三分,畢竟這煮熟的鴨子都已經到嘴邊了,這要是飛了豈不是前功盡棄?
所以郭帆急了,好不容易才忽悠到金主開了金口,就差臨門一腳了,正準備開口繼續說道說道的時候……
沒想到周東昇倒是率先說道:“誒,許總此言差矣呀,你忘了我是如何一步一步建成東昇集團的?”
“如果從一開始就選擇走別人走過的路,我斷然不會有機會染指如今的成就……”
許若安一聽,連忙說道:“這個道理我自然知道,董事長的《人物》專訪我等可是看了好幾遍……”
說到這裡,許若安似乎也開啟了思路,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所以,董事長的意思是,這也是對抓住年輕人這一未來脈絡所做的投資?”
周東昇不可置否,還露出了一個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笑容。
雖然他就是隨口那麼一說,完全沒有想到這一層,畢竟在信口開河這件事情上,周東昇早已經是爐火純青。
但是誰又會把自己吹過的牛逼都放在心上呢?周東昇早就將其都拋之腦後了,沒想到許若安倒是挺會找補。
因此,周東昇不由對著許若安丟擲一個略帶欣賞的眼神,還點了點頭。
許若安頓時大受鼓舞,饒是成為影視投資負責人,但歸根結底,自己還是老闆的意志延伸,而不是能夠自作主張,拍板做決定的話事人。
要不然,集團就不叫東昇集團了。
所以雖然位置變了,但是身為下屬的初心依舊沒變,摸清楚老闆的思維對症下藥,依舊是一大要事。
而結合《人物》專訪其中的要素,順著這個思路往下延伸,許若安登時覺得自己有了不同的看法。
觀眾看到的,自然只有電影,但是作為幕後工作者,自然會看到更多電影之外的因素,臺前幕後這一明一暗之間,卻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缺一不可。
“以前沒人敢拍科幻題材電影,是因為我們沒有這個實力,而在董事長看來,時至今日各方面的條件已經成熟,我們具備著放手一試的可能……”
許若安順著思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相比起其他常規電影專案帶來的收益,這種開創先河的壯舉,一旦成功的回報必然是相當可觀的,哪怕是失敗了,我們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雖然不知道許若安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但至少跟周東昇的想法殊途同歸,大差不差的。
“沒錯,而且時至今日,華夏電影還沒有一部真正講述我們自己故事的科幻電影,實在是太讓人遺憾了。”
“我想,是時候誕生一部講述獨屬於我們華夏科幻浪漫情懷的電影了,所謂未來,就在現在!”
周東昇索性順著許若安的話頭,接著再吹一下,沒成想把一旁的郭帆聽得熱血沸騰。
“太好了,千金易得知音難覓,沒想到我郭帆今天,總算是遇到了志同道合之輩,我必須再敬周董一杯!”
說話間已經倒滿一杯,隨後瀟灑仰頭,一飲而盡,隨後似乎覺得不太過癮,又給自己倒了一杯,再次一飲而盡。
許若安欲言又止,在她看來,這個理由實在是太過於理想化,實在是有點站不住腳,至少不符合最起碼的商業直覺。
電影市場,歸根結底的本質,那不還是商業市場嗎?
講理想那可是屬於老闆的特權,自己身為屬下,還是得著眼現實,做點更加實際的事情才是。
只不過這會兒的郭帆,幾杯下肚之後,哪怕不裝都有幾分醉意上湧,不由開始滔滔不絕講起自己設想中,屬於華夏的科幻浪漫情懷。
而原本還對這個故事不抱期望的許若安,聽著聽著也是不由聽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