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軍看準了這個亡命徒輕敵寡謀的特點,根本不畏懼他所謂“敢戰”的名號,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伏數萬騎合圍,矢蝟集。”
曹文詔陷入重圍,自知無法脫身,拔刀自刎而死。
曹文詔死後地主文人為了美化他的自殺,還編造出來各種故事,最著名的一個聲稱:“賊不知為文詔也,有小卒縛急,大呼曰:“將軍救我!”賊中叛卒識之,惎賊曰:“此曹總兵也。”賊喜,圍益急。文詔左右跳蕩,手擊殺數十人,轉斗數裡。力不支,拔刀自刎死。
這個故事更加深刻地說明了地主階級的顢頇虛弱,只敢把失敗歸因於這樣的偶然事件,然後自怨自艾地說一些“一失足成千古恨”之類的話來自我安慰,似乎自己的失敗只是由於運氣不好,不敢正視自己註定失敗的命運。
實際上,當時曹文詔孤軍陷入農民軍的鐵壁合圍之中,可謂是插翅難飛,他自知無法逃脫,又害怕落入農民軍的手裡受到折磨,更不甘心自己這個“一代名將”成為俘虜,在絕望之中選擇了自殺。
這不過是一個頑固到底的兇徒的必然下場罷了,豈是一個小卒可以改變的。
他們大力宣揚這種所謂的悲情英雄,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基於儒家思想的審美需求,可以說,曹文詔死前是他們鎮壓起義、維護自身反動統治的工具,死後又成了他們蠱惑人心、麻醉人民、滿足自身趣味的玩具。
但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實際上,若他在死後真的知道了那些地主文人對他的吹捧,他說不定還會洋洋得意、引以為傲呢。
洪承疇聽說曹文詔自殺的訊息後捶胸痛哭,他知道自己從此喪失了一張對付農民軍的王牌了,朱由檢也大感痛心,追贈他為太子太保、左都督,賜予祭葬的卹典,讓他的子孫世襲指揮僉事的官職,並命令有關部門為他立了廟,每年春秋兩季加以祭奠。
他想靠這些表面工作挽回世道人心,讓文臣武將學習曹文詔,抵死為他賣命,這種雕蟲小技豈會得逞。
明廷此時由裡到外已經腐化殆盡,大小官吏各有打算,人人只圖一己私利,置人民天下於不顧。
這些伎倆,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
史載曹文詔死後,“賊中為相慶。”、“關外豫楚諸官軍聞之,皆為奪氣。”可見這一仗大長了農民軍的志氣,大滅了統治階級的威風。
韋寶很清楚歷史上曹文詔的這些‘赫赫戰功’,所以,對於用曹文詔這個人,一直很矛盾。
憑韋寶手中的權勢,不管是曹文詔,還是吳三桂,還是祖大壽,甚至毛文龍手下,在原本歷史中後來叛逃後金的一幫悍將,韋寶都是可以輕易弄死的。
但韋寶不會改變歷史。
對於曹文詔的使用,韋寶也獨具匠心。
讓曹文詔把守建昌營的同時,分出大部分人馬去興修遷安水庫。
赫赫有名的悍將成了大明軍隊中第一支工程部隊。
要是後世人知道曹文詔被韋寶用成了工程兵團長,恐怕也要笑死。
韋寶雖然訊息靈通,但不是每件事都靈通。
韋寶知道這裡有一座水庫,本來是想領著皇帝去看看雛形,卻沒有想到,已經有模有樣了。
韋寶知道,這都是曹文詔的功勞啊,“陛下,您看,這就是遷安水庫,一座小型水庫,這裡,微臣已經規劃了二十多座水庫,只要這些水庫都建成,這一片的乾旱和洪澇,都將得到極大緩解,不說沃野千里,至少能保證這一片不至於缺糧食!微臣這可是自己出的銀子,在做這些事情之前,微臣可沒有想過陛下能讓戶部給微臣打白條。”
朱由校聞言,深為感動,同時也被浩大的水庫工程震撼了,連連點頭:“韋愛卿,這就是水庫?如何蓄水?如何放水?”
韋寶笑著將水庫的用途一項一項講解給皇帝聽。
皇帝大感興趣,顧不上風寒,走來走去,到處檢視。
曹文詔得到稟報,趕緊帶人來參拜皇帝和韋公爺。
因為他們是駐軍,此前並沒有得到皇帝路過,需要他們參拜,需要他們保衛的訊息,所以沒有提前去大路邊上等著迎接聖駕。
“末將不知道聖駕到來,罪該萬死。”曹文詔只穿著單薄的坎肩,露出兩條健壯的臂膀,果然是虎背熊腰的猛將,底下還光著兩隻膝蓋,褲子都挽起來,也不怕冷一樣。
其實曹文詔不算特別個子大,並不是拳擊運動員一樣的身材,只是很精壯,肌肉都是一塊一塊的,給人一種很有力量的感覺。
朱由校看到兵士和將領們,在天寒地凍之中這般賣力幹活,非常感動。
“你們辛苦了,為什麼要在大冷天搶著幹活?”朱由校溫言問道。
“回陛下,是末將的恩師韋爵爺讓末將修水庫的。”曹文詔答道:“末將想趁著冬天乾旱,趕緊趕工,等春季汛期來臨,便不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