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周皇后知書達禮,頗通文墨。
崇禎也好讀書,各處宮室寶座左右,都遍置書籍,坐即隨手翻閱,他還常作四書八股文出示群臣,並頒行天下,士子們爭相傳誦。
拍馬屁的大臣還寫文稱讚崇禎皇帝有書生風度。
崇禎自己也非常驕傲,認為自己即使不當皇帝,肯定也是天下名士,輕而易舉的就能金榜題名。
書生風度的崇禎帝自然對才色雙絕的周皇后寵愛無比,視為紅顏知己。
周皇后果然沒有辜負當初選她為妃的劉太后的希望,入主六宮以後,即以瘦弱單薄的身軀擔任起治理後宮的重任。
她儀態萬方,天生威嚴,在宮中威望很高。
而且她生性簡樸,剛一入宮就著手裁減宮中用度,撤消不必要的費用。
崇禎一朝內亂外患接連不斷,周皇后就常常勸崇禎皇帝要愛惜百姓,安定人心,再團結對外。
而且她還勸說崇禎皇帝要寬以待人,善待臣民百姓。可是崇禎固執自負,根本聽不進周皇后的勸告,總是覺得全天下的人都辜負了他。
因為當時四處用兵,軍費緊張。
周皇后關心著國家社稷,也常常拿出自己的私蓄和宮中節省下來的費用充作軍費,崇禎對周皇后的深明大義十分感激。
崇禎八年以後,各路起義軍迅速壯大,嚴重威脅了明王朝的統治,關外的後金大軍也在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崇禎皇帝為了朝廷上的政事和緊急的軍情憂心不已,堅持茹素理政,因為過於勞累,日漸憔悴。
周皇后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可是又知道皇帝不聽勸,假稱崇禎皇帝的親生母親李純皇太后託夢給她,勸皇帝要注意身體,增強飲食。
另一方面,皇后又在宮中提前置辦好美食,等皇帝回宮後享用。
崇禎皇帝回到後宮,見到如此情景,知道皇后為了自己費盡了心思,又想朝政的混亂,兩人不禁相對而泣。
儘管崇禎皇帝殫精竭慮的想挽回敗局,但是卻已經無力迴天,明王朝的滅亡之日一天天逼近了。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起義軍終於突破重重險阻,來到了北京城下。
許多文武大臣望風而逃,逃不掉的就投降了義軍,被派去監軍守城的太監更是見利忘義,大開城門,迎闖王軍隊進城。
崇禎皇帝眼見大勢已去,想逃出城去又告失敗,無奈之下,他回到後宮,見了周皇后,痛苦地說道:“如今大勢已去,不可挽回,你是一國之母,絕不能受辱,還是儘快自盡吧!”
周皇后聽了,也早知道會有這一天,只是跪在地上向皇帝告別痛哭著說:“我服侍陛下十八年了,可陛下從來不肯聽我一句勸,以致有今日,我能夠以身殉國,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話說完,她撫著三個皇子又哭了一會兒,就毅然決然地轉身進屋,把門鎖上了。
一會兒,屋內的宮女出來報告說,皇后已經遵旨自盡了。
崇禎皇帝到這時想起多年的夫妻之情,也不禁悲痛的涕淚橫流。
他又命令三個皇子迅速改穿便裝逃出宮去,其他妃子則一律賜死。
然後他自己直奔皇宮後面的煤山自盡了。
周皇后這明王朝的末代皇后,生前深明大義,勤於治家,贏得天下人民的愛戴,當國家危急之時,又以身相殉,其悲壯悽美的一生,真是讓人不能不由衷感嘆。
袁貴妃在周皇后面前處處謙退,對宮中內外皆謹慎以待,因而和周皇后相處融洽。
田貴妃有寵而驕,皇后便以禮法裁製她。
據《明史列傳》所載:田貴妃有寵而驕,後裁之以禮。歲元日,寒甚,田妃來朝,翟車止廡下。後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無他言。而袁貴妃之朝也,相見甚歡,語移時。田妃聞而大恨,向帝泣。
崇禎十三年,1640年正月,宮中嬪妃向例都需向皇后朝賀,田貴妃依例來到周皇后所在的交泰殿準備向皇后朝賀,周皇后知道田貴妃在殿外,卻不宣她進殿,當時天寒地凍、風雪交加,周皇后也可傳令免禮,但周皇后卻故意拒田貴妃於殿外,而稍晚才來的袁貴妃卻先田貴妃一步進殿,且和皇后相言甚歡。
過了許久,待袁貴妃離去後,周皇后才宣田貴妃進殿,行朝賀禮時,周皇后沉著臉不發一語,田貴妃行完禮之後,只能默默退下。
事後,田貴妃回到承乾宮中,向皇帝哭訴周皇后的冷遇,聞後怒不可遏的明思宗便來到交泰殿與周皇后理論。
於是明思宗與周皇后之間發生嚴重的衝突,之後明思宗冷靜下來,委婉的向皇后賠誠,而為了維護周皇后的尊嚴,明思宗便命田貴妃出居啟祥宮反省過錯,且整整三個月不再召田貴妃侍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