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離開皇宮的時候,事情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
天啟皇帝明顯不想和韋寶再商量開放通商口岸和整編合併大明水師的事情。
韋寶回到府邸之後,將經過大致的對吳雪霞,張美圓幾女說了之後,也沒有什麼討論的興致,便早早將自己關在了書房中,打算自己一個人靜一靜。
韋寶對於權謀,其實辦法是不多的。
這趟讓首輔顧秉謙帶頭上奏本,也是韋寶岳父張維賢的提議,韋寶自己在倉促之下是很難想到的。
韋寶在現代看過映象最深的明朝電視劇是《大明王朝1566》。
從深層去看懂這部劇主要有兩個難點。
第一,是需要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
比如《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周雲逸提出的臘月不下雪是“天怒人怨”,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理論,《雍正王朝》開頭也是康熙獨白——“黃河發大水皆因人事不修,人事不修,上天才會降下災禍”。
再如《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小閣老說“大船都翻了好幾艘”,這是“漂沒”,把tan沒的錢說成是因不可抗力導致的損耗,死無對證。
第二,是需要揣摩人物的心思。
1.人物話中的邏輯跳躍。
因為裡面人物的智商很高,其思維往往跳躍性很大,觀眾一下子想不過來。
比如《大明王朝1566》海瑞審鄭泌昌——
海瑞:你為什麼把沈一石的作坊專賣給織造局?
鄭泌昌:聖旨裡沒叫你問這些吧。
海瑞:你的意思,是皇上叫你這麼幹的?
鄭泌昌:不是。
海瑞:那聖旨裡怎麼可能有這些。
2.每個人都是話中有話的。
還是《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徐階淡淡說道,“票擬是昨天世蕃兄送過來的”,表面客氣,其實捅了嚴世蕃一刀,昨天才送給徐階他們看,想幹什麼?
徐高張說話也是互相捅刀。比如嘉靖當著嚴嵩徐階的面燒了海瑞審出的證詞後,徐階回到裕王府中。
徐階剛開始故意一句話不說,然後高拱逼問徐階,當著裕王的面斥責徐階不敢直言進諫,卻惹得裕王怒斥高拱(“你什麼都不要說了”),注意徐階這時的表情,微微一笑,一副計劃通的樣子。然後才說供狀被燒誰也沒看的事。
接著張居正又捅了趙貞吉一刀,說他首鼠兩端,用徐階的名義給他寫信他都不聽。
最後高拱為之前責備徐階賠禮,徐階回敬了他一刀——“我坐在這個位置,就當受這個責備”。表面意思是表示自己不在意,言外之意是現在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是我,你還沒坐上來少上躥下跳。
人物各種心思,話裡各種玄機。第一遍沒在意,看第二遍第三遍心領神會。
3.觀眾只能看見每個人的言語行動,卻要去揣摩他的心思。
依舊《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嘉靖問嚴世蕃娶九房姨太太的事,大家都以為嚴世蕃要倒黴,結果嘉靖來了一句“好漢才娶九妻”嘛。
嘉靖為什麼這麼做?敲打一下又不敲打過分了,提醒他把柄始終捏在嘉靖手中。因為娶九房姨太太這事是可以定罪的,這是威;而之後嘉靖又替他圓回來,對手就不好再以此追究他的罪,這是恩。這是其一。
韓非子說帝王要講求“勢”,要高深莫測,不讓別人猜出你下一步要做什麼。當然,馬基雅維利也說過類似的話。嘉靖玩這個已經玩到隨心所欲想來就來了。這是其二。
每個人都是有價值排序並圍繞價值構建出一個邏輯體系的。
每一句話也是能傳遞出很多資訊的。這些資訊有的在通常思維之內,有的在通常指思維之外,後者需要其他知識和資訊來支援填充以獲取,這是其一。有的資訊在顯眼處,這是說給大家聽的,有的資訊在不顯眼處,這是說給有心人明白人聽的,表達真心的關鍵詞藏在不顯眼的位置,這是其二。正話反說,反話正說,明褒暗貶,這是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