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弩使用的時間也非常早,秦國軍隊對抗匈奴時,弓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兵馬俑中的青銅箭被複原後發現,操作簡單易上手,而且威力不小。
到了諸葛亮發明連射弩後,對騎兵的壓制效果更加明顯。
諸葛亮曾經靠著弓弩,把司馬懿的一萬騎兵射退。
拒馬槍這種武器出現的時間更早,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擋住騎兵的衝鋒。它是將槍頭放在橫木上,槍頭朝外,通常是放在要害地段,用來防止騎兵的突襲。
因為移動方便,成本相對便宜,所以到了明朝時期,依舊是大範圍的使用這種武器。
這種武器的妙處在於,它能讓步兵免受騎兵的衝擊。騎兵發起衝鋒時,前方如果突然出現拒馬槍,很有可能會被當場刺穿。
即使沒有立刻死亡,躲在拒馬槍後面的步兵也會上前再補一刀,讓他們死得透透的。
除了這幾種常備武器,對付騎兵也有其他一些辦法。
比如岳飛曾經大破金兀朮的柺子馬。
金兀朮的柺子馬曾經橫行天下,靠著將三匹馬連在一起,外面再包上厚厚的牛皮,一般的武器都無法傷害到他們。
很多人都在柺子馬的鐵蹄下吃過虧。
岳飛的策略很簡單,那就是讓手底下計程車兵拿著刀、低著頭。
其他事情都不做,只管砍馬腿。
因為馬匹都是連在一起,一隻倒下,其他兩隻也不能再戰。
被金兀朮當成寶貝的柺子馬,就這麼被破解。
這種做法前提要有一支紀律嚴明,十分精銳的軍隊才能做到。
換做普通的軍隊,不嚇破膽就不錯了,哪裡還有時間砍馬腳。
有武器,有辦法,但韋總裁和寶軍是不會往這方面發展的,那樣的話,就不是寶軍了。
警備部隊雖然是寶軍後備軍隊的級別,不是正規軍,也一樣。
讓現代軍制的寶軍用冷兵器對付建奴和蒙古人的混合鐵騎大軍,本身就是很好玩的一件事。
這不是武器之間的較量,這是冷兵器體系的軍隊與熱武器體系的軍隊的全方位較量,主要拼的是政治和經濟,外加後勤保障制度。
顯然寶軍佔據了上風。
寶軍的後勤井井有條,到了快了兩個月,絲毫不顯露疲態。
負責為建奴提供以羊肉為主的蒙古人就吃不消了。
本來蒙古人就不富足,自己過冬還勉強湊合,要負擔龐大的軍隊連續作戰,早就吃不消了。
“這樣下去不行的。”宰桑布和找到了卓裡克圖:“我們部族的糧食早就不夠用了。等下沒有打到寶軍,先把我們餓死了。”
卓裡克圖點頭:“誰說不是呢,你們還好一點,上回被劫持的是我們內喀爾喀的羊群,三千多隻肥羊,幾乎佔了我們部族一半的糧食啊,全沒了,都便宜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