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無論國家怎麼有錢,但是隻要農民窮的吃不起飯,怨聲載道,這個朝代就離滅亡不遠了。
為了解決明朝政府的財政問題,張居正實行了名為一條鞭法的稅制改革,並在幾年後立即收到成效,使國庫的存銀從虧空猛增到上千萬兩。
正因為張居正的改革,萬曆才有能力打贏“萬曆三大徵”,解決明朝的內憂外患。
明朝在種種弊病之下還能延續近五十年,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可謂是功不可沒。
但是這樣一項貌似利國利民的改革,卻在張居正死後沒多久便被荒廢了。
韋寶是很佩服張居正的,張居正已經位居首輔之位,為何放著榮華不要而去推行這樣一項得罪人的改革。
實際上,並不是張居正沒事找茬,而是那時的大明朝實在是病入膏肓了,再不進行改革真的就要完蛋了。
韋寶求見張維賢的經過很不順利,投了帖子之後,張維賢推諉說身體不適,不見客。
本來張維賢就很少見官員,屬於清高一類的。
而且他位高權重,爵位已經封頂,也沒有必要投靠誰,連魏忠賢都拿張維賢沒有辦法。
韋寶一籌莫展的時候,楊雪道:“總裁不如先回總裁府休息,我與英國公的女兒張美圓相識,看看能不能見著張美圓,張家不與魏系來往,但與東林人關係不錯,皇帝就是英國公與我爹他們一起扶上大位的。”
韋寶聞言一喜,他其實之前也有這個考慮,但就是不知道楊雪有沒有什麼分量,所以他沒有主動提起。
本來韋寶是打算透過楊雪,找一找朱延禧,然後讓朱延禧賣個面子,陪他去找張維賢的。
但是韋寶並不打算與東林黨產生什麼瓜葛,所以比較糾結,最大的希望還是希望張維賢能直接接見自己,不必搞那麼多波折。
現在聽楊雪這麼說,正中韋總裁的下懷。
“好,就依著你,那就先回府。”韋寶喜滋滋道。
楊雪有點壓力大,笑道:“我只是說想辦法,總裁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啊,我見著張美圓不難,但張美圓能否影響英國公就不好說了。”
“我明白的,想見英國公,只怕比見著皇帝的難度還大。”韋寶點頭道。
楊雪淡淡一笑:“正是這樣。”
這位張維賢是張家的一個實力派,在位的年頭很多。
在位期間,一直領導中軍都督府,把持京營,鞏固京都。在明末亂七八糟吱吱嘎嘎的政壇局勢中,一直具有定海神針的作用。
張維賢與明末三大案都有關係,他背景顯赫同時執掌禁衛軍。
連魏忠賢也不能把他怎麼樣尤其是他在移宮案上作用非常大,儘管魏忠賢等人拼命阻擋,英國公從容應對,甚至親自抬轎子將皇帝帶走繼承皇位。
在魏忠賢當政時,知道張維賢很討厭他,這位九千歲也很害怕。
木匠天啟帝完蛋後,張維賢與朱由校的張皇后一起扶植崇禎皇帝走上舞臺。
一個能對大明帝位產生決定性作用的大人物,怎麼可能賣他韋寶的面子。
韋寶也知道事情急不得,只能先回府邸。
吳雪霞、王秋雅、貞明公主等人雖然才幾日不見韋寶,卻早已經想念的厲害,見他忽然回來,都喜出望外。
韋寶這趟回京是秘密的,誰也沒有告訴,雖然不是故意對吳雪霞她們保密,但因為是臨時決定,也就沒有必要派出快馬通知了。
“好了好了,我這不是回來了嗎、”韋寶笑道:“我是去天津衛辦公的,又不是去玩,我想著過一陣要返回遼西,你們總裁秘書處的攤子不小,移來移去的不方便,才沒有帶上你們。”
“可以把總裁秘書處交給秋雅,我應該陪在總裁身邊的。”吳雪霞翹著小嘴撒嬌道,“這回必須帶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