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死後,他提拔的人中除祖大壽無奈投降後金外,餘者皆相繼戰死。
精心培育的關寧鐵騎死的死,降的降,最後只剩了少部分兵力儲存在山海關的吳三桂手中。
袁崇煥死後,皇太極認識到人數劣勢和裝備劣勢,於是廣幕各族勇士,創立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並任用毛文龍的得力手下孔有德製作大炮。
天下第一勁旅的名號最終歸屬於善於吸納各族精英的八旗軍了。
反過來看北京城的金鑾殿上,沒有了閹黨的制衡,東林黨忙著剷除閹黨,也提不出保增長、搞基礎建設拉動經濟的辦法,整日提些看似有理,實際荒唐的建議。
有人居然提議裁掉佔用開支很小的驛站,陝西米脂的李自成作為驛站職員的鐵飯碗工作瞬間丟了,沒飯吃咋辦?造反。
李自成入關中後,取長安,北上輕易擊破太原、大同等軍事重鎮,直到百萬民軍圍困北京時,李自成仍然承諾要三百萬銀子,封個王就退兵,並答應幫崇禎剿滅滿清。
可此時滿朝官員仍然沒一個願意出錢的,崇禎終於明白了,他怒了,國家居然毀在這群“吝嗇”官員之手。
1644年三月十九日,城破,崇禎吊死煤山。
臨死前崇禎哀嘆“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噴出了“雖朕薄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也!”之類的話。
崇禎無非找個託辭洗刷自己的過失與無能,想想此前的幾年裡,為了找墊背的,平寇無力時,殺了多少兵部尚書?稅收捉襟見肘,換了多少內閣首輔。
在李自成攻克北京近郊時,崇禎先是聽太監曹化淳評價:“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然後,又想到十七年前兄長天啟的臨終囑託:“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已經有所悔悟,於是秘密收葬魏忠賢遺骸,專門祭奠之。只可惜大廈將傾,悔過已晚。
京師淪陷後,滑稽而意想不到的一幕上演了:在京的東林黨眾人本來翹首期盼著伺候新主子,結果卻幾乎統統被李自成、劉宗敏抄家、拷掠、暴屍於街頭,少則幾萬兩、多則幾十萬兩的銀子從各大臣的家中抄出。
崇禎為了籌集軍餉剿匪,他自己節衣縮食,節衣縮食,乃至把宮裡的金銀器皿、大殿裡的銅壺都當掉了,充作軍餉,宮裡儲存的人參等物品也變賣了。
1644年3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前,崇禎曾放下皇帝之尊的架子,去請求大臣和親屬們捐款,給防衛北京城的兵士發軍餉。
結果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個個都裝窮,最後零零碎碎募捐了20萬兩。
然後李自成軍進京後嚴刑拷打,從那些“一窮二白、清廉如水”的高官和皇親國戚們身上,收刮出7000多萬兩白銀。
因此,比起與東林黨合作,韋寶私底下為魏公公效勞,沒啥心理負擔,並不覺得自己在坑害誰,反而覺得這麼做,對大明的老百姓也好,對大明的朝廷也好,都是不錯的。
韋大人一直是個比較理性的人,就連答應幫助楊雪和熊欣兒救出楊漣和熊廷弼,韋大人也是有保留的,他能出力會出力,但他不會硬來,不會明著求魏忠賢放過楊漣和熊廷弼,更不會用武力要挾魏忠賢。
因為韋寶發現歷史其實是很難改變的,硬改變一些人物的命運,接著會產生一大堆不好的影響。
倒是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從中牟利,對於他來說是最佳選擇,甚至會不期然的產生許多希望得到的好的影響。
就像之前若不是韋寶發動東林黨力保熊廷弼的話,熊廷弼其實這個時候已經被殺了。
回到府邸的時候,已經是子時,可是吳雪霞、王秋雅、貞明公主、楊雪、熊欣兒依然在等韋寶回來。
“累壞了吧?”吳雪霞心疼道。
她們已經知道了韋寶今天親自帶人去通州殺了漕運總督李思啟的事情了。
王秋雅、貞明公主、楊雪、熊欣兒則與韋總裁的貼身侍女們一道服侍韋寶吃飯,洗漱更衣。
韋寶笑道:“能看見你們,再累也沒有什麼,而且,也就累這一個月了,再過一個月,我就要被人趕出京城去遼東了。”
“要去遼東了嗎、”吳雪霞詫異問道。不過,想到要回家,又有點小驚喜。
韋寶點了點頭,將今晚上與魏忠賢密談的內容告訴了五女,一般韋寶是不說與魏忠賢密談了啥內容的,這也是為了讓楊雪和熊欣兒覺得他將她們都當成自己人,什麼機密的事情都不瞞著她們。
“那這麼短的時間,想救出我爹爹和熊伯父就更加渺茫了。”楊雪很很失落。
熊欣兒沒有說什麼,也同樣的失落之情滿臉。
韋寶微微一笑:“我說過能救出來就一定能救出來,你們不用擔心。”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