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任後,按規矩逐一拜會了地方縉紳。熊文燦的父親熊老太爺自然首當第一,意在拉攏地方勢力,使自己在任期內多的縉紳們的關照。
這年的八月十六是熊老太爺的八十華誕,永寧東西二城的賢達名流及四鄉八里的鄉紳學究,都紛紛來熊府為老太爺慶壽,熊府裡裡外外張燈結綵,壽聯、壽匾、壽彩、壽幛金碧輝煌地掛滿熊府內外。
兩百多桌壽宴擺在臨近的帝主宮內,場面熱鬧非凡,然而在舉行壽禮儀式時,地方父母官卻沒有到場,使隆重熱烈的壽慶減色不少,令熊家覺得很掃面子。
原來吳縣令把一塊題有“壽與天齊”的金字朱漆大匾送到熊府後,便與師爺一道下鄉調查一樁命案去了。待公事瞭解歸來已是宴終人散。
吳仁雖到熊府解釋謝罪,而熊家卻耿耿於懷。
熊文燦有個弟弟名文炳,因是么兒,少時尤得熊老太爺寵愛,所以自小就養成驕奢淫逸的習性,不讀詩書,不事經營,成天與縣城裡的一幫紈絝子弟鬥雞走狗、狎妓唱曲,人稱熊二爺。
他對吳仁沒能在老爺子的壽慶那天來祝賀捧場極為惱火,並揚言要找機會教訓吳仁。
不久,他在熊府設定了一樁不可能破獲的盜案,然後報官,請求緝拿盜賊追回財物。數月過去,盜案仍未破獲,熊二爺便糾集一幫地方上的無賴潑皮及熊氏族人,去大鬧公堂,口出惡言,使吳縣令難堪至極。
吳仁受辱,憤恨難消。於是悄悄派心腹外出尋訪到一位堪輿術極精的陰陽先生,以重金相酬,請他對熊家祖墳進行暗中勘察。
陰陽先生來到永寧後,為了弄清熊家龍脈的來源,他先上紫霞峰,再登羅漢林,最後追溯龍脈至雲貴高原,備嘗艱辛,歷時半月,終於查清了熊家祖墳的氣勢來源。歸來時對吳縣令說:“熊家墳山是雲貴高原的烏蒙山的餘脈,其主脈在貴州的威寧和雲南的宣威交界處,其中一支,由赫章插入雲南的鎮雄、威信,延伸至四川永寧的羅漢林,再綿延到紫霞峰下的熊家祖墳山,它凝聚了萬山精華,佔盡了山水靈氣,主五代昌榮。”吳縣令聽後,兩眼發呆,一臉沉重,頓時氣餒。
陰陽先生急忙說:“使君放心,世間永珍都有相生相剋的規律,任何難題都有破解的方法,我們只要在熊家祖墳上方九丈的土埂上橫挖一溝,便可將他家的龍脈截斷,熊家就會因此敗毀。”
吳縣令聽後笑逐顏開,於是以挖溝引水灌溉乾田為由,發動農民把熊家祖墳上的土埂挖斷了。
據說溝渠通水之日正是熊文燦下獄之時,吳縣令見怨恨已報,便掛印而去,挖斷山也因此得名而流傳至今。
王世德《崇禎遺錄》,雖稱讚楊嗣昌的才能,但也承認:“唯用熊文燦以誤國,罪無所逭耳。”
韋寶個人對熊文燦沒有什麼特別深刻的印象,談不上欣賞,也談不上厭惡,熊文燦成也招降,敗也招降,這是韋寶對熊文燦記憶點最深的地方。
“好了,好了,不是敘談的時候!趕緊進城吧!”塗文輔催促道:“韋公子,讓你的人趕快準備好給我們幾個的答謝銀子吧!最好用銀票或者是金子!知道你韋公子出手大方!真給個幾十箱銀子,我們不好運。”
韋寶和眾人大汗,見過索賄的,卻也還是頭一次見這樣索賄的,這也太明目張膽了吧?
“塗公公請放心!”韋寶連忙賠笑道。
“小寶,又見面了。”吳三輔此時才撈著機會單獨對韋寶說話。
韋寶看了吳雪霞一眼,樂呵呵的對吳三輔道:“嗯,想死了!三輔大哥!”
“呵呵,你是想我,還是想雪霞啊?”吳三輔說著,也看了眼吳雪霞。
吳雪霞羞紅粉臉,雖然聽見了二人說話,卻並不揷嘴。
本來按理,韋寶與吳雪霞見面,也得互相打招呼的,卻並沒有,這樣則更增噯昧情愫。
眾人很快進入遼陽城。
在塗文輔的不停催促下,韋寶和吳三輔被安排在遼陽城總裁府的一處書房考恩科。
這可是正宗的恩科,陣容極其豪華!三個司禮監秉軍大太監監考,還有一個禮部主事,還有順天府的提學官,甚至還找了幾個鄉賢來。
所有的規矩,都無可挑剔。
只是,房間中只有吳三輔和韋寶二人,另外,試卷有兩份,一份是空白的,一份是全部填好了標準答案的。
並且,兩份標準答案還並不雷同。
“小寶,你要哪一份?塗公公讓咱們一炷香之內抄完,這麼多,恐怕半個時辰都抄不完吧?”吳三輔苦著臉道。
韋寶呵呵一笑:“隨便你,你選哪一個,我就要剩下的那一個。一炷香差不多!開始吧!”
吳三輔嗯了一聲,比較了一下,兩份卷子的數字量似乎是完全一樣的,便隨便拿了一張卷子開始抄起來。
主要是怕核對筆記,並且,大明的舉人試卷是需要公示的,即便恩科也不例外,公示之後還要存檔,以防別人說科考不公。
韋寶不到一炷香就完成了抄寫,字跡飄逸漂亮,韋寶很滿意,核對了一遍,“三輔大哥,你還沒有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