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有子侄十餘人,皇太極為什麼能在眾子侄中脫穎而出,躋身後金政權核心,成為四大執政貝勒之一的四貝勒。
努爾哈赤一生有十六個兒子,皇太極排行第八,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生於新賓佛阿拉城。
努爾哈赤對皇太極格外鍾愛。古代帝王的女人和子女,或母因子貴,或子因母貴,帝王對一個女人和兒子的喜愛往往會決定這個女人和孩子的命運,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被李自成投進大鍋裡煮了,烹成福祿宴的那位明福王,就是子因母貴的一個典型。福者,福王也;祿者,鹿也。故稱福祿宴。
福王叫朱常洵,是明萬曆皇帝的第三個兒子,為萬曆最心愛的女人鄭貴妃所生。在此之前,萬曆已經有了皇長子朱常洛,按明代的規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萬曆的正宮王皇后無子,長子朱常洛是順理成章的皇太子。
但因為朱常洛為一宮女所生,地位低賤,萬曆一直不同意立之為太子。尤其是皇三子出生後,子以母貴,萬曆便想違背祖制,不立長而立幼,立皇三子為太子。
在太后和大臣們反對下,他的想法沒能實現。為了彌補這一缺憾,萬曆不顧群臣的反對,給了這位三兒子最高的待遇。除了皇位不能給之外,凡是能給的都給了福王,使之成為諸王中最富有的一個。母以子貴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是皇太極的妃子布木布泰,即莊妃。
當然,這個時候布木布泰還在蒙古,還沒有嫁給皇太極。在原本的歷史中,皇太極時期,布木布泰位居五宮之例,但卻排序最後。她的兒子福臨當上了皇上,莊妃的地位立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躍而成為諸妃之首的皇太后,與皇太極的正宮哲哲平分秋色。而在實際上,莊妃要比哲哲的權勢大得多。
慈禧太后更是子因母貴的典型。咸豐病故時,她僅僅是個貴妃,為咸豐生有一子,咸豐別無他子,母因子貴,兒子當上了皇帝,她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太后。
皇太極能在眾貝勒中脫穎而出,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具有非凡的才幹,但子因母貴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和他的愛妻葉赫納拉·孟古愛的結晶。孟古於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十四歲時嫁給努爾哈赤,當時努爾哈赤至少已有了五個女人。
第一個妻子佟佳氏哈哈納札青,漢名佟春秀,是撫順鉅富塔本巴彥之女,生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她是最早嫁給努爾哈赤的,時間應不晚於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
因為萬曆六年,她為努爾哈赤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即女兒東果大格格。
照理說,論資格,佟春秀是努爾哈赤第一位妻子,又是禮親王代善的生母。褚英姑且不論,以諸王之首的禮親王代善和他的後人在清廷中顯赫的地位,以佟氏一族對大清國的貢獻,後人修清史時,對努爾哈赤的這個元妃子幾乎不提,對佟春秀決不應是這個態度,其中必有一些難言之隱。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佟春秀已失寵於努爾哈赤,而且不是一般地失寵,性質一定很嚴重。至於究竟是什麼原因,無法考證。
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努爾哈赤娶了兩個女人,一是兆佳氏,生第三子阿拜;二是鈕鈷祿氏,生第四子湯古岱。
第四個女人是富察氏袞代。萬曆十三年嫁給努爾哈赤,生第五子莽古爾泰、第三女莽古濟、第十子德格類。
第五個女人是伊爾根覺羅氏,萬曆十四年嫁給努爾哈赤,生第二女嫩哲格格、第七子阿巴泰。
第六個女人就是皇太極的娘孟古了。她的到來,改變了努爾哈赤的生活,她美麗,賢慧,溫存莊重,把努爾哈赤身邊所有的女人都比下去了。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后妃》評價皇太極的娘:“後莊敬聰慧,詞氣婉順,得譽不喜,聞惡言,愉悅不改其常。不好謅諛,不信讒侫,耳無妄聽,口無妄言,不預外事,殫誠畢慮以事上。及崩,上深悼之,喪斂祭享有加禮,不飲酒茹葷者逾月。”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孟古為人莊重恭敬,說起話來語氣委婉溫順,有了榮譽不沾沾自喜,聽到說自己不好的話,照樣面帶笑容。她不會曲意獻媚討好,也不聽那些閒言碎語,從不有意聽那些是非流言,從不口出狂語,不干預朝政,只是用全部精力服侍努爾哈赤。
孟古死了,努爾哈赤十分悲痛,為其舉行了十分隆重的葬禮,並一個多不吃肉,不喝酒,齋戒以寄託哀思。孟古的葬禮隆重到什麼程度?努爾哈赤用十分殘忍的手段生殉了四個奴婢,宰牛殺馬各一百匹進行祭祀;停靈於院內三年。
這個葬禮對當時的建州來說,盛況是空前的。可見努爾哈赤對孟古感情之深。愛妻死了,愛妻留下的唯一一個孩子皇太極,便成了努爾哈赤心中的寄託。
因母及子,人之常情,皇太極受到父親的寵愛便是很自然的了。
孟古死後,史書載葬在了尼雅瑪山,有人說尼雅瑪山就是現在的啟運山,也就是清永陵。它是清前遺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地方,這裡埋葬著努爾哈赤的先人六世祖猛哥貼木兒(衣冠塚)、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等。因此,被清王朝尊為關外三陵之首,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四位皇帝先後九次到這裡祭祖。
永陵是個神奇的地方,被人們認為是乾山巽向的風水寶地。啟運山宛若一條探頭藏尾的巨龍,橫臥在祖陵之後,龍頭伸向蘇克素護河。南面的煙筒山如一道天然屏障,雲蒸霞蔚,紫氣東來。啟運山後面是蜿蜒起伏的龍崗山。東邊的雞鳴山如引亢高歌的金雞,為祖陵報曉。西邊的鳳凰山恰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與啟運山龍鳳成祥。蘇克素護河,草倉河源遠流長。
這正是風水學家們,所說的“兩山夾一崗,輩輩出皇上”,“群山拱衛,眾水環繞”的充溢帝王之氣的龍脈。
這個時代的人特別尊崇祖宗,特別相信風水,所以東江軍毛文龍對付建奴的一大殺手鐧便是派遣小股騎兵偷襲建奴的老寨!也就是努爾哈赤葬皇太極的娘和先人的地方,每次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努爾哈赤便不得不非常重視,派大軍防範。
光憑這一條,東江軍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一兩百人便能攪動建奴幾萬大軍的佈局。還有什麼是比這種方式,在整體戰略上價效比更高的?
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努爾哈赤佔領遼陽並定都遼陽後,將永陵中的覺昌安夫婦、塔克世夫婦、禮敦(努爾哈赤的伯父)、舒爾哈齊(努爾哈赤胞弟)、穆爾哈齊(努爾哈赤從弟),長子褚英及尼雅瑪山的孟古等人的靈柩遷至遼陽。
遷靈中,在靈柩的外面要罩上一層大布,叫行幙。這次遷陵,用了兩種顏色的行幙,一種是紅色,一種是黃色。孟古的靈柩用的是黃色,其他人用的是紅色。按禮節看,這些靈柩都有資格用黃色,都是皇親國戚,但卻沒有用,只有孟古用了。
當時,金國雖說禮制尚不完備,但作為一個朝廷,還是十分講究規矩的,兩種顏色的使用,絕不是隨意之舉。黃色在當時是皇家帝王獨尊之色,由此可見孟古在努爾哈赤心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為孟古靈柩使用黃色,凸顯了孟古身分的尊貴,對皇太極地位當然是一種暗示。
所以,皇太極日後能繼承汗位,他本來就是在眾多兒子當中,是第一順位的。
皇太極儀表奇偉,聰睿絕倫,顏如渥丹,嚴寒不慄。長益神勇,善騎射,性耽典籍,諮覽弗惓,廓然有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