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呎自尚書令荀彧辭官,而大權旁落後,整個荀氏內部,隨即遭受到了巨大打擊。中軍師荀攸,雖繼續得曹操看重,可在前番曹操欲進魏公之事上,荀攸本人也表示了反對之意。
而中軍師,作為丞相府重要僚屬,位前、左、右軍師之上,荀攸如此行事,曹操內心原本之信任,可見悲意。很多人對荀攸這般“自以為是”,“不知好歹”,自是暗笑,這裡面就包括路粹。
路粹一向持才自傲,他自認為個人才能並不輸給荀攸,只是缺少一個處事和得受賞識之機而已。
此番面向關中、幷州之戰,在路粹看去,正是藉機發揮才幹,得曹操進一步重視的機會。且能借機貶低荀攸之名望,于軍中樹立威信,何樂而不為呢?
在旁人目視荀攸時,路粹亦是筆直站立,忍不住看向荀攸,想聽聽荀攸在接下來面向關並戰事中,會如何處置。
若是繼續採用保守之法,防備關中,策援幷州,戰事只會繼續僵持,與丞相曹操想要借大部壓迫事態,開展關並戰事目標背道而馳,自會讓鄴城的丞相曹操震怒……
這麼多年來,常為人贊作算無遺策的軍師荀攸,會否繼續堅持?
牽動的不僅僅是路粹之心,更有軍署內諸將之心。
不消一會兒,荀攸即道:
“文蔚言而有理,為進一步協助好幷州戰局,關中必以施壓,不得保持沉默防守之態。
在此事上,吾打算以文蔚為主將,而主潼關前線戰事,但以雒陽周邊大部兵力,可由之調動,不知文蔚可能勝任?”
這話一出口,讓路粹、婁圭等人,無不一愣。
雒陽地方守軍,職責有二,一是面向幷州,同鄴城一道,作為後備支援,一是面向關中。
荀攸現在主動將丞相曹操所賜之軍權,大半放於路粹手中,以之主潼關作戰,期間訊息,實在是太大了,遂弄得很多短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緊接著,伴隨著的,則是路粹的喜悅之意,荀攸既然打算以之為總督之將,領導潼關戰事,可不正是他展現能力的機會。
於此短暫間,一向於荀攸身份地位有些極度的路粹,將荀攸不覺看順眼了些。
其忙一禮道:“粹定然不負軍師所託!”
在路粹領命後,荀攸又與眾將商議了下幷州戰事的後勤運輸,以及到來的豫州兵新卒,安頓駐守援往之事。
討論完畢,安定軍將之心罷,眾人陸續離開。
其中人者,唯婁圭主動留下。
見舍內短暫剩下他二人,也看出婁圭有話要說,荀攸指了指下方案首,道:“子伯可是認為,攸今日決策不善否?”
在荀攸注視下,婁圭卻未坐下,而是躬身保持尊敬,面上卻是寫滿了不認可,隨之應道:“圭不敢!”
荀攸見婁圭這般老實人,將心情表現於臉上,搖頭失笑道:“子伯難道沒有看出,丞相以文蔚與吾隨行,難道不正是此意?”
婁圭沉默下來,數個呼吸後,一嘆道:“是丞相變了!”
“丞相是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