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的國外宣傳,張榆也少不了參與。
不過主要還是在李華。
李華如今在國外的票房號召力可比當初他出演《臥虎藏龍》的時候強多了。
當然,最大進步的還是張榆。
他短短几年時間,從在國外無名小卒,到如今如雷貫耳了。
他在國外的票房號召力或許還不如李華,但絕對也弱不了多少。
至於趙辰等人,在國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你說有多高的票房號召力,那就有些捧了。
國內,真正當得起“國際巨星”這四個字的真不多。
在國外有點知名度都是國際明星?
這顯然是一種自我吹捧,宣傳誇大。
若是如此算,十三影視的藝人那基本上都是了。
影片宣傳力度其實還是不錯的。
只是跟《機器人》和《特工》這兩部電影比起來有些不夠看而已。
不過,國內的宣傳聲勢,哪怕投入費用不多,也不是那兩部影片能比。
話又說回來,《盜夢空間》全球聲勢比之另外兩部好萊塢大片有所不如,可三部影片已經被繫結在一起了,《盜夢空間》到因此佔了些許便宜。
宣傳聲勢,只是決定影片票房的一個因素,而且不是主要因素。
真正決定票房的,恐怕還是影片本身。
《盜夢空間》是部劇情片,故事其實很簡單。
標準的好萊塢大片套路。
男主為了某個目標,領了一個難度相當大任務,過程中召集了個性鮮明的團隊,最後克服了巨大的困難終於完成了任務,並且克服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心魔的一個故事。
這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速度與激情》系列每一部基本上都是這麼個套路!
這個世界不少好萊塢大片都是如此。
張榆甚至猜測那部《特工》都有可能是這個套路。
若真是如此的話,這部《特工》恐怕要栽。
因為,《盜夢空間》雖然是這個套路,但講述的方式卻不同!
原版導演透過細膩的展示瞭如何進入夢境,在夢境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何醒來等等問題,讓夢境徹底的形成了完整的世界,有著自己獨特的法則、規律、邏輯。
這個叫科幻大世界構建!
然後再搭配上一些解謎和一如既然出色的視覺效果,讓整部影片顯得分外迷人。
大世界框架就是解釋盜夢者這個職業。
所謂盜夢者就是透過夢境進入一個人的潛意識,從他的夢裡盜取重要的資訊。
植入想法則是透過夢境進入一個人的潛意識,構建合理的情節,讓他自然地接受一個某個想法,從而影響他真實生活裡的行動。
《盜夢空間》有很濃的懸疑成分。
那不是為了考驗觀眾的智商而來,所以劇情複雜但是並不刻意,一切都是為了這個驚世駭俗的內容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