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後文稱長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條大街和東西十四條大街,交錯地把郭城內部劃分為一百零九坊。
後李唐所制的裡坊制度,便始興於此。
長安城內的交通主幹,為貫穿城門之間的三條南北向大街,和三條東西向大街,其中最寬敞的是等若洛陽天街的朱雀大街,寬達四十丈,餘者雖不及朱雀大街的寬闊,但其規模也能想像。
“走吧,咱們到那邊下去。”
凋背上,於高空欣賞了一番有如棋盤的長安城後,黃麟指了指南郊的終南山方向,交待了小金一聲。心中考慮著,哪天有空也要再去鳥瞰一番洛陽城,這等宏偉巨城,當真是令人心胸澎湃。
小金體型太大,帶著入城太過吸睛,是以黃麟落到地面後,便讓它去了終南山。
之前他也考慮過,慈航靜齋所在的帝踏峰是不是隱於終南,但不論是魯妙子還是宋缺,又或是祝玉妍,俱都不知其所在,而且極其肯定的告訴黃麟,踏帝峰並不在終南山。
是以黃麟才放心的讓小金自己去那邊晃盪。
長安城南面有三座城門,從左到右依次是安化門、明德門和啟夏門。
從中間的明德門進到城中,入眼便是寬達40丈的朱雀大街,雖不及洛陽的天街寬廣(60丈),但黃麟仍然為這不平凡且深具帝皇霸主氣象的都城的鼎盛局面震撼。
大街兩側設有排水溝,寬若小川,在路囗水溝交匯之處,均鋪架石橋,形成了長安的一種特色。
大道兩旁還植有槐樹,不過此時已是深秋,茂密的枝葉早已枯黃凋落,令威嚴的長安城更顯蕭殺。
但此景無損長安的繁榮盛況,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鯽,其熱鬧程度並不比洛陽差。
這次,黃麟並未像在洛陽時以馬車代步,而是用雙腳丈量著這流傳後世的千古名都。
朱雀大街兩旁無論是商鋪還是民居,都是規制寬宏的高大宅院,院落重重。
坊巷內的民居則是青瓦白牆,單層構築,列成街巷的聯排,高牆深院,巷道幽長,與熱鬧的大街迥然有異,寧靜祥和。
一路上,兩邊的宅院固是極盡華麗,店鋪的裝置也無不竭盡心思,擔桶樑架,凋飾精美,或梁枋穿插,或斗拱出簷,規法各有不同,令黃麟目不暇接,讓他暗自決定,以後有空定要好好遊覽一番洛陽天街。
當時他初至洛陽,一路坐的的馬車,可沒好好逛過天街,現在想來甚是遺憾!
沿途過安義、寶寧、蘭陵,又經遵善、安民、開化諸坊,朱雀門赫然在望。
朱雀門乃皇城南部正門,有不少隋軍將士把守,此時留守長安的,應是楊廣的孫兒楊侑。
看了眼巍峨的皇城,黃麟在興道坊拐上了往春明門的光明大街。
光明大街連通西部金光門和東部春明門,為橫貫東西的主街之一,也是將權貴鉅富與普通百姓區分開來的標誌性大街。
雖說不完全如此,但大抵如是。
概因長安城東北角和西北角的兩片坊區都靠近皇城,又與東、西兩市相鄰,CBD商圈莫不如是。
沿光大明街一路向東,過平康坊...嗯,就是那個很有名的平康坊,過了鶯燕成群的平康坊後,右手便是都會市,也就是百姓俗稱的東市;左手則是宜仁坊。
好奇的打量了一番熱鬧無比的東市,以及裡面那座特別宏偉的建築後,黃麟轉頭橫穿大街,徑直從一處坊門進了宜仁坊。
宜仁坊裡的宅第院落重重,茂林修竹,樓閣巍峨,來往行人俱都衣著光鮮,顯然,此處所居都非富即貴。
好在王通在此似乎聲名不淺,黃麟稍一打聽便有人熱情帶路。
待到一處高門大宅,那帶路的年輕人羨慕的看了黃麟一眼後,才告辭而去。
黃麟正要上前叫門,側門“吱呀”一聲應聲而開,裡面傳來王通的聲音。
“克明,沒事就多來府上陪老夫聊聊,老夫......”
王通正和一位三十來歲、儒士打扮的男子跨門而出,抬眼便看到了在臺階上笑而不語的黃麟,眼中頓時一片喜色。
“你小子,怎得才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