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日逐漸升起,那道如魚肚白般的茫茫地平線,露出了別樣的白芒……
拂拂——
清晨的涼風總是讓人感到舒服,站在天空下的他們,望向周遭這片被戰火塗炭過的土地——又是一場血戰即將來臨。
“黎明,呵呵……真美也。”李休站在轅門前望向東方那輪尚半的紅日,內心深處居然引起了共鳴,“半輪紅日迎霞光,一片沙場接血海……”
迎的是萬物之始,萬丈早霞。
接的是萬物之末,千軍萬馬。
生死不過早晚,在他們的眼裡,黎明象徵著生機勃勃,而夜晚卻是象徵著死亡殺戮。
當然,黎明殺機四伏,一日而後,夜晚盡是屍橫遍野、浩如血海。
站在他身後的王平聽不懂這文縐縐的語句,但可以明白李休的心意——他要帶領這群兒郎們活下去。
“孝然,張郃深夜襲擊已然看破汝之意圖,丞相大纛還須掛在此處乎?”王平這時擺動雙臂向前挪步走到李休身邊指向面前營門之上的旗幟。
帥旗是一支軍隊的象徵,即使是主帥不在這裡,它只要在這裡,三軍將士的軍心與士氣就不會因此而跌宕。
與其把旗幟摘下,倒不如繼續掛在這裡,讓它代表著丞相鎮守此地終歸是好的。
這就是身為一代賢相的魅力。
“帥旗於此,如丞相親臨。”李休這時抬起緊握刀鞘的左手罩住眉頭,雙眼緊緊盯住即將從正前方緩緩升起的紅日,“子均將軍,且欣賞這一日之最美盛景罷……”
可以看出,今日的黎明紅日將會是此後“最後”的一次盛景,這是對於在場所有將士們放出的隱喻訊號。
死亡不可避免,但人間的盛景百態卻不曾見過,要讓這群可愛的兒郎們見識見識這片土地的魔力,才不枉活這幾十年的光景。
站在這座營寨的漢軍將士們紛紛抬起他們高昂的頭顱迎面望向那輪充滿著希望與光輝的紅日。
有些人不覺感嘆、有些人感到美麗、有些人不覺潸然淚下……
這在他們的人生路當中,如此美好的黎明他們從未見過,也從未感受過,是他們的將軍,是李休帶領他們見證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開始。
“將士們,汝等皆出於民,卻仍未切身體會如此盛景!黎明者,萬物之始也。人之一生由呱呱墜地、少年成長、青年成家、壯年立業,最後晚年凋零,不過幾十載。如此恬靜美好之日出,人生又能觀賞幾何?從軍者,生死離別也。所為何?毋非,博個功名利祿,守家立業,蔭子封妻,兒孫滿堂也!諸君,黎明殺機四伏,我等……毋退路可言爾,唯死戰,方有生機哉!”
說罷,周遭漢卒無聲間群情激昂,他們的臉上露出對未來的渴求與嚮往,那是為保護家中妻兒老小的信念之意!
李休說得不錯,人生不過寥寥數十年,這些生活在市井深處的黔首黎民有資格見到這等盛景嗎?
殺敵立功,覓個封侯授將之位,這或許是身居軍旅的他們唯一的出路。
黎明過去,日盛東方。
蒼藍的天空籠罩這片充斥著戰火硝煙的大地,今日他們面臨的將不會是昨天那試探性的戰鬥,而是充滿血腥、殺戮、仇恨、硝煙的戰爭。
踢踏踢踏——
跑馬道中,漢軍騎兵無時不刻都在緊鑼密鼓的訓練,雖然只有這寥寥三千餘人,但蜀中之地能有騎兵可用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瞭望營外,魏營方向開始大規模集結兵力,仔細檢視敵兵中軍,那正是張郃在親自排程大軍。
站在營門正上方箭垛口處的李休與王平眾將提議,張郃一旦發動全面進攻,龍泉山上要第一時間展開對敵軍發起攻擊。
“檑木炮石,弓弩箭矢。這些物資,山上配備得多嗎?”李休眉頭皺了皺,眼神斜睨掠過王平,“檑木炮石不打緊,主要是弓弩箭矢。”
此次出征,這三萬兵馬中有約八千輜重兵,帶來的戰備物資不計其數。
其中弓弩就包括:蹶張弩一千張、臂張弩一千張、元戎弩五百張、硬木弓五千張。
而箭矢儲備也相當可觀,但蹶張弩與臂張弩的箭矢有些稀少,元戎弩與硬木弓此類兵器所備箭矢較多。
因此,李休想到了一個比較合理的主意。
“命令,將蹶張弩悉數運至山上,臂張弩全部留下。元戎弩射程短,且威力需在近戰五十步內方可使用,交由軍中善射銳士操作。而硬木弓,留下兩千張,其餘三千也悉數運至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