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天色慢慢暗了下來。
林筠萱想起自己下的魚籠還沒收回來,便跟趙大林打了聲招呼,把趙安和趙雲兒叫上一起去起魚籠了。
溪邊,林筠萱指揮著趙安把魚籠提上岸。之前在下魚籠的時候,林筠萱在每個魚籠上都綁了一條細細的藤條,所以趙安拽著藤條就可以很方便的把魚籠提上岸來了。
第一個魚籠才剛剛浮出水面,便泛起一陣陣的水花。
“魚!有魚兒!”
趙雲兒激動的指著水面叫道,開心的差點跳了起來。
剛剛那一陣陣的水花便是魚兒在離開水之前掙扎擊打水面帶起來的。
兩個魚籠被趙安提上岸後,林筠萱湊近一看,一個魚籠抓到了兩條兩三斤重的草魚,另外一個魚籠有兩條不到一斤的鯽魚和半斤左右的小河蝦。
第一次用魚籠抓魚的趙雲兒和趙安臉上歡喜得不得了,趙雲兒一雙大眼睛裡更是越發閃閃發亮了,趙安笑得合不攏嘴。
兩個小傢伙對用這麼奇特的方式抓到魚而感到非常興奮。被他們興奮的情緒感染,就算這次的收穫對林筠萱而言並不算很豐富,她的心情也雀躍了起來。
三人提著魚籠回到家,趙雲兒就飛奔過去一臉驕傲的跟父母炫耀他們是怎麼在溪邊抓到魚的。看著幾個興奮開心的孩子,何翠芳因為英子的事情而低落的心情輕鬆了不少,眼底洋溢著難以掩蓋的笑意與柔情。
林筠萱發現,何翠芳笑起來原來很美的,有種江南小家碧玉的婉約感。
彎彎的柳葉眉,大大的眼睛,小巧的嘴巴,只是長期的壓抑和辛勞,讓她顯得有幾分憔悴。
林筠萱有意分擔何翠芳的工作,也想用今天抓到的魚改善下伙食,於是跟何翠芳說今天由她來做晚飯。
她讓趙安去菜地裡拔些蔥回來,接著轉身進了廚房,找出一個木盆放上水,在水裡放點鹽稀釋攪和,再把鯽魚放進木盆裡,這樣可以讓魚把嘴裡的泥沙吐出來。剩下的草魚則另外放一個木盆裡,留著第二天用。做完這些後,她再把剩下的小河蝦收拾出來,準備做成一個菜。
河蝦外殼薄且軟,帶皮吃補鈣效果最好。小安和雲兒這麼瘦,得好好補下鈣,後面有機會再慢慢補上其他的。林筠萱想著,然後看了一下廚房放調味料的地方。
調味料不多,只有蔥姜和鹽,林筠萱打算就簡單的用蔥姜爆炒一下河蝦,再煮個鯽魚湯。至於主食,就烙幾個粗糧餅吧。
看著廚房裡那黑不溜秋的土灶,林筠萱有點頭大,她不會燒土灶,只好把剛拔完蔥回來的趙安叫過來幫忙生火。
烙餅不需要發麵,約莫過了半個時辰的時間,林筠萱就烙好了幾個粗糧餅。她烙的餅,外酥裡嫩,層次分明,香氣滿溢,饞的坐在灶口邊上燒火的趙安不住的咽口水。
烙好餅後,林筠萱開始做魚湯了。
她撈起一條鯽魚,手起刀落,去魚鱗,剖魚腹取出魚腸和魚雜,挖魚鰓小心翼翼的取出魚膽。這個魚膽要是不拿掉或者是弄破了的話,魚就會變苦。再小心翼翼的把鯽魚的腹壁上的一層黑色的皮給仔仔細細的刮掉,把它去除可以減少腥味。
把兩條鯽魚收拾乾淨稍微晾乾水後,林筠萱再次洗乾淨鍋,等鍋燒乾了後,拿塊生薑把鍋底擦了一遍,再倒上一些油,沿著邊兒上刷一層,等油七八分熱的時候,將鯽魚順著鍋邊兒滑了進去。這樣做魚才不會被煎掉皮,而且油不容易濺出來。
林筠萱叮囑趙安要燒小火,趙安也就只往灶膛裡放一點點柴。她小火慢煎著魚,煎至魚的兩面金黃後舀了幾瓢熱水倒進鍋裡,放上幾片姜,再讓趙安加了把柴燒大火。
不一會兒,水燒開了,湯慢慢熬成了奶白色,林筠萱再把切好的蔥再放進去滾兩下,放入鹽調味,濃郁的香味即刻撲鼻而來。
趙安聞著,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
“好香啊!我肚子餓了。”趙雲兒像小狗一樣嗅著鼻子跑進廚房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