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耘的話可謂句句誅心。
偏偏他繆勝卻無從反駁。
“今天給你們講軍事地形學,不僅僅是重申地形對軍事行動的影響,也是要提醒你們,基本的東西不是意味著簡單,而是意味著重要。”
“正好咱們的混戰剛剛結束,大家記憶猶新,就拿這個當做例子來講。”
“在殲滅一營之後,繆營長曾經提及為什麼不在中央區域混戰。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首先,大家為什麼會同時想到去中央區域。”
拍了拍手中的課本,沈耘非常肯定地說道:“地形。”
“中央區域的地形非常利於坦克迂迴交戰,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出部隊的技戰術水平,這是毫無疑問的。之後二營和三營的交戰也說明了這一點。”
“小樹林,非常利於隱蔽的地方。但因為其附近的地勢不是一馬平川,加上六連行進當中藉著風向釋放煙霧彈,成功進入一個斜坡後方。”
對於混戰的覆盤,沈耘侃侃而談。
這場混戰全域性此時都在他的腦子裡,包括三方表現出的優點和失誤,在這幾天他都進行過深思,此時正好拿出來跟大家分享。
三營在這場混戰中表現其實可圈可點,失敗的主要原因一個跟莫小閔後期的決策有關,還有就是三營的戰鬥力確實還有待提高。
對於三營亮眼的表現,沈耘還是給與了充分的肯定。
這一段分析首先便將三營的軍官們安撫住了。
有拉自然就有打。
而且打的就是跳脫的繆勝。
“反觀一營,為什麼我長途奔襲還能得手呢?同樣跟對地圖的判斷有關係。”
“零點出門的時候天氣因素大家心裡都清楚。我們距離1102區域的距離,比起一營來要遠很多很多,同樣在下雨,為什麼我篤定這場伏擊戰可以打?”
“地形圖告訴我,從我的位置到1102沒有任何障礙,但是一營卻需要經過溝溝坎坎。尤其下雨之後,路況是什麼樣子我想一營的軍官們都心裡清楚。”
“其實就算我不在1102伏擊你們,後邊還有兩個點可以打伏擊。這些事情,你們事先想到過嗎?”
一營的軍官們沉默了,而繆勝此時猶如鬥敗的公雞,頹喪地坐下來。
喧鬧聲終於不再,這個時候沈耘才滿意地點點頭,開啟手頭的教材開始講道:
“基礎內容不說,咱們直接開始上戰例。往後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咱們就不會重蹈覆轍了。”
全程看著沈耘舌戰群軍官,白小軍心裡是越來越佩服沈耘了。
佩服的最好方式,當然就是認真聽沈耘講授夾雜著課本上的內容分析的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