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勺論’(簡述)
‘勺論’剛開始時被認為是某位學者報復學術界的產物,但這套理論在令人驚奇地逐漸成熟之後,變得體系嚴密,難以反駁。
它認為所有的事物,包括法則能量,都是由不可見的點狀勺子構成(和‘組成論’不同的是,它們是一個樣式的勺子!因為‘點狀’不允許別的樣式!)。而這些勺子們在一個從壺嘴倒進去茶,茶會從把手上冒出的茶壺裡。
茶壺和勺子一樣大,一樣形狀。
但是同時,一個茶壺裡有無數個勺子,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茶壺是茶壺,勺子是勺子,區分的十分清楚。
這些勺子本身具有不同的振動規律,它們在這個內部複雜的茶壺裡的振動形成了各式各樣的【相互作用】。
提出‘勺論’的學者認為‘勺論’什麼都可以解釋——只要不考慮沒有任何證據的話,不止可以解釋任何一種領域能量,還可以解釋物質。
當勺子們組成為純相互作用的時候,這時的能量便被稱為法則能量。
法則能量應用
極為廣泛,不止可以作為能量主體來創造法術,因為‘互相作用’的特性,還經常用來穿插組織其他能量型別。
另外,提到法則能量需要注意的是
雖然名字中都有‘法則’二字,法則生物卻並非以法則能量組成的生物。而是追根溯源,以【相互作用】為基本概念的邏輯化生物。二者的理論基礎被認為有根本差異。
關於法則生物的細節,詳情可查閱《生物分類大全》。
不過,很多現象(例如熵爆)表明,二者也會發生相互作用(儘管通常為預料外),也許有朝一日,會出現新的大一統理論進展,將所有的理論統一……”
——《四十六種常見領域能量和你的生活》
……
……
……
以查和柯啟爾朝著虛無之洋大漩渦的中心筆直飛行。
“你有辦法啦?”柯啟爾問。
“一定成功的嗎?沒有。”以查說。
可做依仗的,是一個模糊的念頭,以及有利可圖報表為進入虛無之洋大漩渦展示的一小塊畫面
抓著一條肥胖青魚的白色海鷗。
和“專業賭徒”提到過的畫面一樣——他曾經解讀過,這是“大有收穫”的意思。
一道空氣流穿過。
氣流本身毫無聲響,淡到完全看不見。
但洞穿三角飛翼的噗嗤聲立刻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精神高度緊張的柯啟爾幾乎在瞬間便拉動單角扁平號,根據聲音的位置調整方向,躲過了這束氣流。
嘶嘶——
被戳穿的小洞開始漏風,單角扁平號有些搖晃起來。
以查嘗試用法則法術修補洞口。
進入終道之末之後,礙於這滿是法則生物和各式限定規則的環境,擔心引發不可控的連鎖反應,他還未曾呼叫過這種能量。
但在此處完全不必擔心,下方虛無之洋滿溢的空能量足以擦去一切意外。
幾何符號從以查袖口射出,他手指在那個小洞上一捏。
令他自己都有些驚訝的是,小洞乖巧地閉起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