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完善。”
“小世子,有古之聖人之姿!”
他的話語中,帶著驚歎。
同時,卻又不禁夾雜著微微可惜。
“然而,此世你卻是成不了道了。”
這話鋒陡然轉變,幾乎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即使是季秋,也不由眉頭輕皺:
“先生此言何意?”
他的話語裡,帶著些不解。
我之根基與道路既然毫無疏漏,為何不能得證佈道也?
懷揣著疑惑。
下一刻,張子厚給出了答案:
“因為,此世沒有能夠承載你這條船隻的‘果’。”
“佈道境,乃是以自身踐行的道路,成一家之言論,最後立下學說,教化一方。”
“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其中之難,本就難於上青天!”
“更何況,是像小世子你這般,幾乎與古之聖人所鑄道統一般無二的根基。”
“如此根基,以老夫想來,怕是也唯有從無到有,締造五經之一,亦或是著四大文書,才能有機會以此等功業,承載如此之果了...”
“唉...只能說你生不逢時,要是在那竹簡之中,所記載的百家爭鳴的先賢時代,像是小世子這等資質,怕是趕在前人之前,封號稱聖,都未必不可!”
“然而此世文脈昌隆,講解的都是見微知著,從小道而窺大道,你這一上來便走大聖大成之路...”
“已經不可能走得通了。”
說到了末尾,即使是張子厚,話語都不由帶著幾分心痛。
畢竟此等傑出苗子,可謂是千古罕見!
就這麼止步文心之境,確實是儒道的損失。
聽完他的話,季秋嘴角一抽。
這話講的雲裡霧裡,但他卻是聽懂了。
無外乎便是...
他以正宗五經鑄就根基,然後以大炎一十三州革太平之世,二者相加所結合而成的這顆文心,有點超出了時代的範疇。
哪怕是他再怎麼開闢一脈學說,最終也無法成功貫徹這個理念。
所以,他成不了佈道。
或者說,他若是能成佈道,那甚至一步登天,化為半聖之尊,都不是不可能之事!
但,此世是別想了。
這番話語,對於常人而言,可能是晴天霹靂,但是落在季秋耳畔,卻也是不過爾爾。
因為...他有掛!
既然此世走不通,那接下來總有一世,自己能夠找到貫徹文道修行的方法。
況且,還有煉氣術與武道呢,又何必拘泥於此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