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嘉靖並不著急,因為七卿當中,大部分還是他的人。
其中吏部尚書許贊、戶部尚書梁材屬於中間派,跟首輔李時一樣,能做事,但不站隊,禮部尚書嚴嵩嘛,很顯然,已經站隊了,成為嘉靖鐵桿支持者。
而兵部尚書張瓚,刑部尚書唐龍都屬於那種忠心能臣,即做事報國,也忠君的那種。
其中張瓚與武定侯郭勳關係很好,唐龍與王陽明關係很好。
可以說,嘉靖大多時候說話都是管用的,夏言作為內閣輔臣,雖然強勢主導內閣,但還不至於權傾朝野。
因而夏言對嘉靖的動作十分警惕。
他問道:“嘉靖讓嚴嵩主持太廟祭祀,這次南下又準備帶著嚴嵩去,是在找機會給嚴嵩晉升了,此獠初為禮部尚書的時候,還說我等江西同鄉,榮辱與共,誆騙我等。”
“沒有想到僅僅一年時間,他站穩腳跟後,為了權勢,全然不顧大局,竟是投靠了皇帝。”
“此次南巡,若是不能解決嘉靖,就要好好對付嚴嵩了。”
毛伯溫疑惑道:“方才公瑾不是讓他們阻止陛下南巡嗎?”(難以吐槽,夏言字公瑾,毛伯溫又跟劉伯溫同名,真是臥龍鳳雛。)
夏言冷笑道:“嘉靖做的決定,我們阻止不阻止,都影響不了。”
“朝臣竭力阻攔,才是正常現象,先寬慰寬慰他,路上我們自然是要想辦法動手的,否則真讓嘉靖進了南京城,那還了得?”
“南京能夠統領江南的最大依仗是什麼?”
“是帝王只能蝸居北方,自永樂以來,除了正德,誰還邁過了長江不成?百十年間,早已不知道皇帝是什麼樣子了。”
“若是讓嘉靖進了南京城,然後賴著不走,待個三五年。”
“南京的一切就要土崩瓦解。”
“所以,嘉靖必定要南巡,而我們必定不能讓他活著進南京城!”
王廷相猶疑道:“道理是這個道理,可嘉靖六年以來,嘉靖強勢多年,東征建州犁庭掃穴,俞大猷已經全面控制遼東,有精兵數萬。”
“從嘉靖十年開始整頓京營。”
“將十二團營恢復成了永樂年間的舊制,五軍營倒還有我們的人,神樞營(原三千營,騎兵)和神機營的高階軍官,就基本都是嘉靖的人了。”
“嘉靖要南巡,必定會帶兵護衛。”
“自從楊廷和上《懺悔錄》,我們在後宮沒有了張太后的支援,難以直接對嘉靖下毒。”
“要殺嘉靖的話,豈不是要謀劃兵變?”
王廷相覺得事情沒必要鬧這麼大,全力阻止嘉靖南巡就是了,又鬧成寧王叛亂那樣,被嘉靖抓到機會,恐怕要直接帶兵掃蕩江南了。
夏言冷哼道:“豈不是?”
“看來你還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嘉靖改永樂為成祖,就是在宣戰,即便今年不打,過兩年也要打起來的!”
“當然,大家都還沒準備好,這一次不會鬧這麼大。”
“沒辦法對嘉靖下毒,我們想其他辦法就是了,皇帝嘛,著個火,落個水,都是很正常的。”
夏言說著,眼底泛著狠光。
殊不知,明朝皇帝的確易溶於水,但絕對不熔於火,朱厚照、朱厚熜,那可都是火字輩的,水才克火嘛。而且,大明是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