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就讓他威風一次。”
“學宮內其他學派,我儒家何曾懼過?”
“他們吐槽幾句,對我儒家無關痛癢,至於外界的影響,上次羊子、高堂生被抓,已經丟過一次臉了,再丟一次又算得了什麼?現在的儒家不宜多生枝節。”
“至於十公子。”
“呵呵。”
“我看過他的過往經歷,不像是個沉得住氣的人,就算我儒家不出手,恐怕他自己都會去惹禍,到時我儒家順勢一推,論鼓譟生事,滋事發事,我儒家何曾輸過?”
“哈哈。”孔鮒聞之大笑。
隨即道:
“那便隨他去。”
“區區罵名,我儒家擔得起。”
“不過,十公子來博士學宮的訊息,倒是要傳給長公子,現在朝堂正值變動,長公子還在楚地,卻是有些不合適了,若是讓十公子捷足先登,交好了那些新晉朝臣,恐對長公子局勢不利。”
子襄點點頭道:
“這件事的確該告知長公子,無論十公子有沒有結識朝臣之心,我們都不得不防,只是長公子一時半會恐回不來,現在楚地的田政才推行數月,還沒到收糧的季節,提前回來,恐會功虧一簣。”
“我若是沒猜錯。”
“長公子去楚地應是楚系朝臣的建議。”
“這些朝臣應跟楚地的大小官吏打過交代,如果不發生什麼天災人禍,長公子所在的楚地,今天應該會大豐收,官府所收的租稅會比往年增加不少。”
“這是實打實的政績!”
“長公子久居深宮,很需要這種政績。”
“相比結交新晉的朝臣,把這種政績拿到手,顯然對長公子的幫助更大,到時長公子攜著平息民怨,糧食增產的喜訊回朝,定然會讓不少人刮目相看,到時再結識朝臣,也才會事半功倍。”
“只不過現在有一個問題。”
“陛下讓長公子去楚地推行新田政,但未明說讓長公子在楚地待多久,若只是待到糧收,那倒沒有什麼問題,若是多大一年半載,這變數就太大了。”
“十公子在咸陽,而長公子在楚地。”
“幾月的時間,對兩者的影響都不大,但若是時間一長,不說數年,就算一年半載,這個影響,長公子恐也吃不消,到時就算長公子攜訊而歸,恐也失了先機,這不是什麼好事。”
“兄長給長公子寫信,除了要言明十公子入學宮之事,更要言明長公子身在楚地的不利,讓長公子及早做好回咸陽的準備,事關儲君之位,長公子是不能有半點馬虎的。”
“若是秋收之後,陛下還沒讓長公子回來,長公子就必須自己想辦法回咸陽了,不然恐生不少變數,這其實很不妙。”
“兄長務必言明其中利害。”
孔鮒目光一沉。
他自然清楚長公子長期不在咸陽的弊端。
孔鮒道:
“我知道了。”
“其中利害我定會告知長公子。”
“本以為十公子已為陛下所惡,沒曾想卻越來越棘手了,他真是讓人不敢小覷分毫啊。”
------題外話------
第三更估計也會是凌晨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