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克沒在意,讓微光直接將郵件內容念出來,但一聽內容,秦克和寧青筠都興奮起來。
原來這郵件是《自然·物理》編輯部發來的,首先感謝了兩位教授的投稿,然後是道賀5月時投到本刊的那篇《以NS方程為核心的數學模型對沙漠極端氣象災害的研究》論文已透過了專家評審,將會在9月初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歡迎繼續向本刊供稿云云。
這給了兩人不小的驚喜,原本《自然·物理》的正常過稿時間都要半年左右,而他們只花了兩個半月,這樣的過稿速度想必與他們菲獎大佬的身份有關。
而封面文章的形式相當於“亮點論文”“本期編輯推薦”,也顯示出《自然·物理》對他們這篇論文的重視。
至此,兩人在國際物理四大頂刊已發表了兩篇論文,如果算上發表在《自然材料naturematerials》上的《利用卡門渦街效應研究高通量製備超細纖維的方法》,則是三篇了。
較之數學,物理論文的數量還是不足,但已有了很好的開端。
過稿的訊息讓秦克心情很不錯,現在系統特殊任務“是時候該在物理界發出你的國際聲音了”眼瞅著就能完成四分之三了,順利的話年底完成這個任務似乎不是不可能的事。
到時就能拿到S級知識《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究與詳解》(完結篇)了!
秦克與寧青筠慶祝地擊了下掌後,忽然想起一事,便笑嘻嘻道:“筠兒,差點忘了一件重要的事,你以前是不是答應過我,只要我拿到菲爾茲獎,以後就叫我‘老公’的?現在該兌現承諾了。”
寧青筠小臉微紅,隨即俏皮地眨眨眼睛:“可是我也拿到了菲爾茲獎呀,那個承諾是不是就算抵消掉了?”
“好啊,你居然學會了耍賴,看我怎麼教訓你!”
“不要……喂……壞蛋……唔……”
大概是看到什麼害羞的畫面,窗外的月亮悄悄地用雲朵擋住了自己的眼睛。
……
論文完成投稿後,兩人正式迴歸流體力學實驗室,向姜為先院士報告和銷假。
現在流體力學實驗室裡的所有工作人員、博士生們,都已知道了秦克和寧青筠將來會接手實驗室的事,但兩人畢業論文的“餘威”猶在,而且有了先前出任“湍流小組”正副組長職務的鋪墊,加上學校校領導和姜為先郭維陽兩位正副主任、實權院士的力挺,連那些年紀較大、資歷較老的研究員們,也不得不預設了這樣的未來。
個別實在覺得無法不願接受這麼年輕的領導而覺得呆不下去的,也自行申請調整崗位,離開流體力學實驗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
秦克與寧青筠也沒急著一下子就把所有科研小組全收歸名下,他們採納了王衡老院士的建議,以每個月熟悉、接收一個課題組的節奏,逐步接掌流體力學實驗室的科研大權。
在這期間,他們一切照舊,以熟悉為主,加強與年輕人之間的聯絡,保持對老資格研究員的客氣,並沒有對流體力學實驗室的科研工作作什麼改革,原本各課題組承接的科研課題也繼續有條不紊地推進著。
唯一的變化是,他倆週一到週五的下午,都會在教研會議室舉辦一個小時的培訓,重點講解泛函分析、數學建模,還有對NS方程理解及運用,以提高實驗室人員的數學水平,儘可能地發揮出數學這個最有效的理科工具作用,並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在實驗室裡的影響力——這自然也是王衡老院士的建議。
這個培訓除了湍流小組必須參加外,其餘課題組的成員都是自由參加的,原本自主參加培訓的只有三成人左右,但隨著口碑的傳播,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些課程培訓的價值與意義了,出席率也迅速地提高到九成以上。
流體力學實驗室裡的平均數學水平,開始穩步提升。
……
隨著流體力學實驗室重新恢復了穩定,秦克和寧青筠的科研重心,便再次放在完美型沙漠紅薯的研究當中,幾乎每個週末都到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中,帶著團隊成員加緊研究。
當時間的腳步來到7月中旬,大學生們陸續放假之時,秦克與寧青筠終於觸碰到了完美型沙漠紅薯的成功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