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衡老院士也從心裡喜歡這兩個弟子,便道:
“如果你們真不嫌我嘮叨,又有空閒時間,就留下來多陪我三四天。我這輩子研究的是數學,但一法通萬法明,各個學科的盡頭就是哲學、就是人生,這些琢磨出來的東西不便寫成文字,我的兒孫也沒耐心聽,我就都給你們講講吧。希望能對你們的人生有點參考意義。”
在接下來的四天裡,老人家將畢生所思所想所悟毫無藏私地傾囊相授,如何應對團隊中的分歧,如何與上級打交道,面對質疑如何保持本心,如何讓人生更有意義……
對於王衡老院士這樣已過了“從心所欲不逾矩”階段的數學大宗師來說,他的人生閱歷、他的科研經驗、他與華老先生、陳老先生等上一代已故大數學家的交往本身就是一本書,一段傳說。
秦克和寧青筠聽著王衡老院士訴說往事及年老後的所思所悟,彷彿看了一部精彩絕倫的紀錄片,受益良多,尤其是不擅人際關往的寧青筠,從中品到了許多感悟,連秦克也覺得視野與心胸更上了一層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
到了第四天的下午,夕陽西下,霞光漫天,秦克和寧青筠推著坐輪椅的老院士在醫院裡散步,凝神微笑著傾聽老院士說話,不時還能聽到秦克的俏皮話以及老院士爽朗的笑聲。
這時助理方詠棠走過來,低聲道:“兩位小老闆,差不多該出發去機場了。”
王衡老院士聽得不太清楚,但也知道秦克兩人的飛機時間,便輕拍了拍秦克推輪椅的手,有些乾癟的嘴唇泛起了灑脫的笑容:
“行了,你們回去吧,不必掛念我。我還會努力多活些年月,看看你們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多少驚喜。順便向秦小殼那小丫頭帶句好,她每到過年過節都會給我發資訊,真難為她還一直記著莪這個老頭子。”
他頓了頓,坐直了腰身,有些渾濁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
“這四天給你們說了許多,但有些‘萬事不縈於懷’之類的感觸只適合我這樣的老頭子,對於你們兩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年輕人,我還是那句話,只要你們認為對的,就去做,就堅持下去,不要怕得罪人,只要我這老骨頭還在世一天,就沒人能透過不光彩的手段來對付你們!”
說罷,他示意護工將輪椅轉向,推回醫院裡,整個過程沒再回頭,灑脫得很。
秦克與寧青筠沒追上去,只是久久立在原地,向著老院士身影消失之處尊敬行禮。
……
第二天,兩人回到清木大學的校園,此時正好到了期末考試時間,學生們都將注意力全集中回到學業與考試上,兩人的迴歸並沒引起太多人的關注。
回校的第一天,兩人半休整半工作,並沒有去流體力學實驗室,而是呆在他們自己的“青檸數學研究實驗室”(也就是“小窩二號”自習室)裡,將兩篇博士畢業論文修改了一遍,準備用來投稿。
正如王衡老院士建議的那樣,增加些發表到國際頂刊的論文數量,提高自己在國際國內物理界的影響力,依然是兩人不能忽視的重要目標。
論文是現成的,不過這次的修改依然花了不少的精力。
兩人做的主要是精簡和提煉,只保留闡述了論文的核心理論部分和實驗驗證部分,至於具體的數學模型、技術細節全部略去。
這樣好處是,光看論文只能看出思路與理論依據、實驗應用的結果,怎麼也無法推匯出兩人的專利技術來——這個則是寫了一輩子物理論文的姜為先老師傳授的經驗。
缺點是會顯得論文的“乾貨”有點少。
不過兩人投稿的目標是《應用物理快報》(AppliedPhysicsLetters),這本同屬國際物理界的四大頂刊之一的學術期刊,主要發表應用物理方向的論文,而且對論文的篇幅有要求,不能超過六頁,秦克二人原本的論文超過五十頁,如果不大幅度精簡,根本就不符合投稿要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
完成修改和投稿後,已是夜晚九點多了,窗外明月當空,兩人剛剛合練完東方秘典舒筋活絡提神醒腦,微光忽然提示郵箱收到了新的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