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震怒,走進尚書房,冷笑連連:“建文帝在哪?哪個敢號稱建文帝造反?叫什麼名字?籍貫哪裡?你們都查出來了嗎?”
太子爺見到老爺子來了,連忙站起身來,將位置讓給老爺子。
“皇上,暫時還沒查出來,訊息比較倉促。”太子爺忙道。
文官們也紛紛頷首。
朱棣知道不能將過錯都怪在他們身上,走到他們面前,忽然重重嘆息一聲:“你們知道外面都怎麼傳的嗎?”
“貴洲錦衣衛上報,百姓都在後面嚼舌根子呢,說人家建文皇帝才是正統皇帝,如今要殺回來報仇了。”
“叔叔篡了侄子的位,老天爺都看不下去,讓建文帝復活,來找朱老四報仇來了。”
此話一出,在場文官紛紛眼觀鼻,鼻觀心,故作沒聽見。
造反是個敏感詞,他們就算聽見了,也得裝作沒聽見。
但偏偏,文官中有一人,正好來向太子爺彙報商稅改革近況的事了,正是餘學夔。
餘學夔聞言,忍不住感慨道:“百姓說得也沒錯。”
餘學夔就是要抨擊朱棣,抨擊你是個造反出身的。
在餘學夔看來,造反就是不對,不管你高不高興,我也得說!
這話一出,太子爺額頭冒了一滴冷汗。
朱棣轉過身,看向餘學夔,嗤笑一聲:“是,他們說得沒錯。”
“你們不知道情報,那我告訴你們。”
“明教徒打著建文帝的旗號,起兵造反,殺官僚奪城池,當地百姓竟然甘願讓其統治,甚至還有人響應號召,選擇參軍。”
“這是為什麼?不就是百姓忘不了建文帝,認為建文才是正統,朕是造反出身,不得民心?”
頓了頓,朱棣仰天,望著尚書房內的天花板,臉上露出些許疲憊之色:“可千秋後人知道我!”
“我這個皇帝當得不好?”
“我沒有一日虛度光陰,沒有為自己求過什麼,我兢兢業業為的還是這個國家。”
頓了頓,朱棣順勢坐在了龍椅下的臺階上,滿臉疲憊。
“這些年,哪裡災荒了,朝廷就救濟哪裡。”
“哪裡發大水了,朝廷就派人疏通,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得把這裡搞好,水患消了,還得再撥糧,就是生怕他們餓死。”
“北元攻擊,我都給打回去了,這些年韃靼擄掠的人數,比起建文朝少了十倍,我把韃靼摁在地上打,不還是為的這個國?”
苦笑一聲,老皇帝坐在臺階上,臉色有些落寞,也有些疲憊。
“可是有什麼用?我發誓一定要比建文做得更好,可百姓不領情啊。”
“他們做夢都想盼著建文回來,我就不明白,建文那小崽子難道做得比我更好?”
“我累了,真的累了,為國家戎馬一生,沒落得半點好,盡說我朱棣是亂臣賊子了……”
老皇帝兩鬢斑白,已經五十多歲了,統治這個國家也有十一年了。
這十一年,他半點不敢懈怠,就是為了向百姓證明,他永樂就是比建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