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未央宮中,由於已經入冬,大殿中已經燃起炭火,滿朝文武分別列於兩旁,這是每季度一次的大朝,按照輪值部分州牧刺史和太守都要臨朝,向天子彙報政務,參與議會決策。
劉焉、劉表等宗室重臣與三公列於首排,各州郡正在彙報工作,當然此次會議的重點自然是幽州國戰大勝,擊潰高麗韃虜入侵,朝堂商議封賞之事。
此時張讓正聲音尖細的讀著大將軍從幽冀呈來的軍報,以及諸將所立的功勳,這次功勳彙報從秦戈奉命北伐開始,整個軍報中有一半是講述秦戈的戰功和破敵數目。
聽得滿朝文武各個目瞪口呆,有些正直的大臣甚至忍不住喝彩起來,這種軍報已經在大漢數百年都沒出現了,現在讓有些老臣甚至看到了武帝時期的輝光!
然而由於事先得到風聲,袁逢、袁隗、楊賜、崔恪等重臣面無表情,何進在奏報上凸顯秦戈,讓秦戈的威名越盛,這把刀砍在他們身上越疼。
而劉焉和劉表則閉目養神,他們準備先來個坐山觀虎鬥,然後再出來收拾殘局。
朝議開始,起先商議各州府的錢糧報賬,如今的大漢百孔千瘡,各州府連年虧損,以前正是大吐苦水、互相攻殲的時候,然而今天朝會卻異常的安靜,大家都在等正席吃大餐。
一項項朝議透過,很多大臣甚至有些著急,今天的朝堂格外平靜,讓天子劉宏有些昏昏欲睡,哈欠連連、一個手支著下巴口水都流了出來。
“大將軍請功封賞國戰凱旋將士!”張讓尖細的聲音響起,一瞬間朝堂變得落針可聞,就連劉宏也一機靈坐直了身子。
張讓看著滿朝群臣,嘴角勾起一抹不可察覺的戲謔,開始宣讀一個個推薦授封的名單,袁紹、袁術、曹操、公孫瓚、淳于瓊等人一個個的被念出來。
眾臣都豎起耳朵,開始醞釀情緒,最後所有將校名單都念完,正要念秦戈時,眾人的情緒已經積攢到最高,準備爆發時。
張讓清了清嬌柔的嗓子,一旁的侍者跑過來端上一杯茶,張讓開始潤喉嚨,這個急剎車,讓幾個老臣憋了一口氣非常難受,恨不得上去捏死這個死太監。
張讓不徐不疾的用手帕擦完嘴,晃悠悠的從衣袖中取出一份奏摺道:“咱家在唸為秦校尉請封的奏章前,先給諸位大臣讀一份請戰書吧!”
這讓很多大臣恨得牙癢癢,這個閹人真是氣死人不償命。
看到張讓竟然開始賣起了關子,王允眼中冷芒一閃,一定是有什麼變化,該死!這傢伙竟然不向自己通氣。
“臣秦戈敬奏:臣蒙陛下天恩……”張讓開始宣讀秦戈呈給大將軍轉交給天子的請戰書。
大意是秦戈受到天子的恩寵,讓他一介鄉野寒門,進入儒道學宮修典,對於他來說簡直是再世為人,每日思索如何報國,現在國戰以定,然而覺得自己依舊無法報答天子的知遇之恩,所以主動請戰願意率軍平叛青州。
張讓宣讀著請戰書,劉宏表情有些不自然的挪了挪身子,雖這份奏報他早已經看過,故意安排張讓在朝會宣讀。
然而想到朱儁當年對秦戈“大漢神劍”的評價,這是朱儁用最後的心血為自己鑄造的一把利劍,如今已經物是人非,心中一時間竟然情緒難平,甚至眼角滲出了淚光。
袁逢、袁隗、楊賜、崔恪等重臣面露震驚,一副不可思議的神情,第一反應是這秦戈腦子沒有被驢踢吧!
九死一生建立功勳,不想著享受高官厚祿,卻要再次撲到青州這片絕地。
不過很多老臣聽到秦戈的奏報,紛紛捂著臉面痛哭起來。
管仲的請戰書真是太煽情了,與秦戈的忠義相比,他們這些人整天簡直是人浮於事、混日子,而秦戈如此忠君愛國、堪稱萬世典範。
有如此忠良英雄,這殘破的大漢或許能夠再現榮光。
“陛下!世人皆言秦校尉有當年西楚霸王之勇,國戰表現更是實至名歸,如今青州匪盜蜂起,延禍冀州、兗州、徐州和揚州,已經成為我大漢的心腹大患,如果不根除,恐有黃巾之禍死灰復燃之危,秦伯璽驍勇善戰,名震東嶽,若是讓他去青州平叛,必然可以掃清寰宇,還我大漢清平盛世!微臣奏請准許秦伯璽這忠義無雙的請戰書,佑我大漢國泰民安!”太尉楊賜突然出列,聲音打破了朝堂的寂靜,所有人都為之震動。
袁逢、袁隗等重臣反應過來,紛紛附和楊賜的奏請,一時間朝堂跪倒了一大片,大多數是士族代表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