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總制大人,運漕鎮清妖已被除盡!”經過拂曉奮戰,王靖元率軍徹底佔領了運漕。
左崇紀沒有參與戰鬥,仍駐在裕溪河上的戰船裡。
“戰果如何?可有俘虜清妖頭目?”左崇紀立功之心還是比較迫切的。
“稟大人,前後兩戰斬殺千餘清妖,俘虜五百,並未捉到妖頭,不過城內官倉發現大批糧米!”
“多少”左崇紀有意無意地追問了一句。
“卑職和侯大人略算了下,估計有十六萬石!”王靖元故作鎮靜道。
“十六萬!這麼多,真的假的?”左崇紀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真萬確!侯大人還在那裡盤點呢!”王靖元還是十分淡定。
左崇紀確定無誤侯,飛快地拉住王靖元的手:“走,去官倉!”
一到官倉,一垛垛米山,左崇紀驚喜若狂,尖聲道:“發達了!這是大功勞啊!十六萬石啊!全是上好的大米!黃靖元!”
“卑職在!”王靖元知道自己又要被使喚了。
左崇紀眼看著升官在即,趾高氣昂地說道:“你與侯監軍速派人裝船,本大人要親自押送回天京!免得夜長夢多!”
“是!”王靖元與侯裕田早已料到左崇紀會親自插手,此刻只能指望著他別獨吞了功勞。
左崇紀沒有再理他二人,匆匆忙地趕回營地,心思全跑到如何向天京稟報運漕大捷上去了,不過他還是決定先稟報胡以晃,請求支援些江船。
將士征戰了一宿,為了儲存戰力,王靖元命令集中俘虜,驅使他們搬運。現在還不適合將俘虜給併入軍中,只有等回了局勢明朗些,再經過甄別,方能降服他們,此刻耗盡其力氣,免去些關押麻煩。
右八軍上下一片忙碌,而此時一支千餘人的隊伍正從東關往運漕鎮奔來,軍中旗幟浩繁,士兵服飾也繁雜,像是綠營兵、團練兵、稅兵組成的混合軍團。領頭者有三,首者,身材均稱,強健有力,英氣勃發,正當而立之年。次者,年過半百,如老態龍鍾。再次者,竟是剛剛從運漕鎮逃出的黃元吉!
原來,黃元吉在運漕鎮攻破之際溜之大吉,領著殘兵往裕溪河上游東關跑。恰在此時,駐紮巢縣團練也趕到東關,領兵的不是別人,正是翰林編修幫辦安徽團練事務李鴻章。
李鴻章,大清朝同光年間響噹噹的人物,號稱東方的卑斯麥,煊赫一時。不過現在,他還在清軍與太平軍交戰的一線上。太平軍興後,清軍綠營、八旗屢遭敗績,丟城失地。咸豐帝不得不借助各地漢族地主豪紳的勢力,積極鼓動其在本鄉本地結寨辦團練,並在南北眾多省份任命了一大批在籍官僚為督辦團練大臣。這是清王朝第一次向漢族地主放手軍事特權,躊躇滿志的李鴻章敏銳地嗅到了機會。
年初李鴻章便隨工部左侍郎呂賢基離京回鄉辦團練,投入到時任安徽巡撫周天爵帳下,北伐軍路過鳳陽,攻破城池,一時兩淮豪傑四起,便與其弟李鶴章拉起了團練隊伍。先後擊潰捻軍陳學曾、紀黑壯,受到周天爵賞識,獲得六品銜。而後新巡撫李嘉端在廬州就任,又派李鴻章防守巢縣。昨晚他接到黃元吉從運漕發出的求救信後,便領著隊伍往東關趕,欲會合駐守東關的戶部主事王正誼,再作計較。
不過李鴻章剛到東關,黃元吉便如喪家犬般逃來。他作為曾國藩的得意弟子,也像其恩師一樣常常自詡知兵,經過鳳陽一戰,更加志得意滿,對於黃元吉這等狼狽,頗為不屑,當下便讓黃元吉帶路,與王正誼領兵來攻,意欲奪回裕溪鎮,控制巢湖外出水道。
清軍未到半路,早有細作報與王靖元,王靖元迅速向左崇紀稟報。兩軍在運漕鎮西北三里外的凌家灘擺開了陣勢。毒辣的陽光異常刺眼,王靖元盡力望了望對方的認軍旗,赫然寫著“翰林院編修幫辦團練李”。這不正是合肥李二嗎?敢情碰上了淮軍祖師爺爺!王靖元頓時血脈上湧,這一戰要是打敗李鴻章,豈不聞名於後世,光宗耀祖。
“總制大人,卑職領軍前去會一會清妖,待敵出動,大人,可以相機合圍!”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鴻章,王靖元既興奮又有些疑慮,他很想真刀真槍地會一會這位大清國的頂樑柱。
“好,你先帶袁宏謨、胡永祥兩營衝陣,本總制命人為你等擊鼓助威!”
左崇紀應允後,當下戰鼓齊鳴,王靖元拍馬出陣,袁宏謨、胡永祥隨扈左右。李鴻章一看太平軍動了,長劍一揮,其弟李鶴章帶隊衝出。兩下交兵,都是火器短缺,只有刀砍槍刺。右八軍經過數月磨鍊,武藝戰陣都有了長足進步,豈是區區新練的團勇能抵擋的,不能說以一當十,也是大殺四方。不到兩刻鐘,李鶴章部下開始抵擋不住,先是零星奔逃,稍後便大面積潰散。
後方左崇紀見已決出勝負,便揮軍衝鋒,任桂新、劉肇鈞兩部左右包抄,夾擊而上,合著袁宏謨、胡永祥全力追殺清軍。李鴻章頓感局勢不妙,鳴金撤回李鶴章,後隊變前隊,竭力跑出包圍圈,他雖有不甘,也不敢耽誤,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王靖元見他潰敗,大喊道:“合肥李鴻章,今日我且勝你一局!”
李鴻章正欲打馬加速,忽聽見太平軍領頭將領嘲笑他,喝道:“季荃,給我射落那逆匪!”
“是的,二兄!”李鴻章當即拿了大弓轉身,帶著幾名親兵折回,果然是打虎親兄弟。
一見清軍折回放箭,王靖元調馬就逃,完全沒了大將的風範。
“啊!”王靖元背後猛地受到一擊,瞬時間針錐般疼痛,緊接著渾身麻痺,墜落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