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陽道,播磨國。
一處日式庭院前,盛開著一大片金黃色的向日葵。
此時,在向日葵中間,一名身穿鮮紅和服、腳踏木屐的少年正拿著一把木劍與另外一名身穿藏藍色和服的小男孩劈砍向日葵周邊的幾個稻草人。少年眼神中充滿與年齡不符的冷酷,不似藏藍和服的小男孩,眼中還保留幾分純真。
二人正練得滿頭大汗,一名身材修長的精壯漢子來到二人面前,恭敬地對紅衣少年鞠躬後說道:“大人,京畿傳來重要訊息。”
紅衣少年聽後將木劍一把拋給藍衣男孩:“晴政,你先自己練會,我隨你父親走一趟。”說罷,便與精壯漢子走入旁邊的院落。
二人在房中足足密談半個時辰才走出來,此時那藍衣小男孩早已累倦,正獨自坐在地上看著山邊的夕陽與彤雲,見紅衣男孩出來後,快速跑上前去抱怨到:“義晴哥哥,你怎才出來呀,我胳膊都練酸了。”
原來,這紅衣少年正是第11代將軍足利義澄年方九歲的長子——足利義晴。
義晴輕輕一笑,說到:“你再去練習十分鐘,然後我們來比試一下看看你今日有無進步。”
小男孩學著大人的樣子面色嚴肅的將頭一勾:“嗨”,然後便獨自跑進被夕陽染成金紅的向日葵叢中繼續練劍。
旁邊的僕從此時已經將馬牽到精壯漢子的身旁,足利義晴與精壯漢子道別時說道:“赤松叔叔,此事就全權拜託您了!”
播磨國內,能讓足利義晴稱一聲赤松叔叔的,也只有兼任播磨、備前、美作三國守護大名的赤松家家督——赤松義村,而那藍衣小男子,正是赤松義村只有七歲的次子——赤松晴政。
公元1508年,流亡歸來的足利義稙在大內義興與細川高國的支援下聯合中國(日本令制國名稱,並非明廷)地方和九州的大名進軍京都,擊敗足利義澄復辟為將軍。
被擊敗的足利義澄在家臣幫助下逃往近江國,準備伺機奪回將軍之位。而足利義晴正是其父在逃亡期間誕下,義晴出生後不久義澄就病逝,未能完成奪回將軍之位的遺願。
公元1513年2月14日,義澄派和義稙派達成和解,足利義稙將軍之位得到確定,足利義晴則被送往播磨國,受到義澄派重要人物赤松義村的庇護和養育,所以足利義晴與赤松義村的關係之親密早已超出普通主臣。
赤松義村嚴肅的“嗨”了一聲說到:“大人放心,屬下一定竭力爭取!”說罷,便翻身上馬,在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中絕塵而去。
日本,南海道,阿波國。
身披墨色武士甲的細川澄元目露兇光,不斷的用匕首將面前案板上鮮血淋漓的肉塊切成細條狀,丟給身旁一隻體格碩大的金眼神鷹。
案板前的地上恭敬的跪著一名身披盔甲的武士,武士一動不動,眼睛緊盯地面,生怕一個走神就會使澄元遷怒於自己。
細川澄元雖面色兇狠,但微微顫動的雙手,卻仍掩蓋不住內心深處的激盪:足利義稙居然派信使邀請自己上洛?
上洛本為上京,前往都城之意,此語引用於中國。洛是指洛陽,周代以後天子常定都此地,故漸被用作京城、國都之意。
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戰國大名帶兵攻入京都的行動被稱為“上洛”,因此上洛被用於形容實力最強的地方藩首(大名集結大軍開往京都表明地位的過程,有些類似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的“會盟”、“九合諸侯”(稱霸諸侯等。
早就聽說大內義興出走,細川高國與足利義稙對立加深,但還是沒想到足利義稙居然會主動派遣信使邀請自己上洛。雖然是想利用自己來打壓細川高國,但自己也可以趁此良機奪回家督之位!
想到這裡,細川澄元將心一橫,切下一條鮮血淋漓的生肉條塞進嘴裡咀嚼半晌後,對面前跪著的武士說道:“回去告訴足利將軍,就說我感謝他的大度和信任,一定會按照約定時間上洛,誓死為將軍效力!”
跪在地上的武士這才“嗨”了一聲,然後起身離去,留下細川澄元在原地靜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