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自己上一次舉杯是什麼時候嗎?
陳明記得。
而且就在不久之前,自己的結婚當天。
人生會有很多舉杯的時刻。
有些時刻是因為高興共飲,有些時刻是因為借酒消愁。
雖然陳明不勝酒力,但他始終覺得,如果一場沒有舉杯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舉杯本身不是重點。
背後的用意才是人們聚在一起的原因。
而《乾杯》這首歌阿信本人親自作詞作曲,在2011年創作出來的歌詞。
說實話,如果不看歌詞,只看歌名,你會覺得這是一首感情方面的歌曲。
你完全想不到,這首歌講的是乾杯。
而乾杯的物件是和一生之中的故人,以及和最後彌留之際的自己。
正因如此,陳明到現在還記得,這首歌被阿信收錄在《第二人生》的專輯中。
歌曲只能緬懷。
緬懷自己有過遺憾,有過精彩的一生。
但對歌來說,歌曲裡面的世界便是不少人的第二個人生。
陳明一直相信,唱歌並不是炫耀唱功的過程,而是一種情感共鳴、感同身受的過程。
因為,唱功可以訓練。
但感情練不出來。
只有經歷過一定的事情,擁有一定的年齡,才能對某些歌曲中特定的感情有所觸動。
《乾杯》同樣如此。
它可以做到觸動所有人的心。
尤其是那些年紀偏大的聽眾,他們聽到這首歌的感觸一定是最深的。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這首歌是關於友情的歌曲。
因為MV中出現了不同朋友的畫面,不僅如此,朋友的畫面非常多。
上學時期的同學是朋友;
打工認識的同事是朋友;
同一公司的藝人是朋友。
對陳明來說,也可以說是送給友情的一首歌。
但拋開這一點,MV中還出現了很多其他人物和角色,有家人、有愛人。
MV中出現的角色太多了。
本來,MV不應該出現這麼多角色。
因為MV一般只有短短的三四分鐘,時間太短,出現的人物太多,觀眾會覺得很亂、很雜。
畢竟,MV不是電影,也不是電視劇。
它不會給編劇大篇幅的交代背景,介紹人物的時間。
很多時候,
觀眾第一次看MV的時候,都需要自己去猜,自己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