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時期。
武則天斜倚在榻上,聽著下方武家和李家的爭執,表情古井不波。
……
唐玄宗時期。
正在舉行宴飲的李隆基收回在壽王妃身上徘徊的目光,臉色驟然陰沉下來。
大殿一側的樂者不知何時停下了演奏,翩翩起舞的舞姬也都紛紛停下動作,瑟瑟發抖地跪了一地,連參加宴會的大臣及其家眷也都同樣大氣不敢出。
自從一日殺三子之事爆發後,所有人都意識到,他們這位皇帝陛下早已不複登基之初的英明,現在大家跟他相處,都是繃著一根弦。
唯有方才一直被李隆基的視線刺得渾身發毛的壽王夫妻,互相對視一眼,在其他人沒有注意到的時候,不著痕跡地鬆了一口氣。
……
皇帝們的心緒都被天幕牽動著。
但大部分人,從宋太祖,宋太宗……,到宋徽宗,宋高宗……,到元世祖……,再到明太祖,明成祖……崇禎,康熙,雍正,這些皇帝,基本上都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念頭,也就看個熱鬧。
唯獨到了乾隆朝往後,情況為之一變。
……
乾隆朝。
“永璘?”乾隆狐疑地皺眉。
此時才是乾隆二年,他自然是不知道什麼令妃和穎妃的,可是“永璘”,既是永字輩,又從斜玉旁,這樣的取名方式明顯對上了他兒子們的情況,讓他不免多想。
“這是好事啊!”皇後富察氏在一旁笑道,“若當真與皇上相關,好事可安民心,壞事亦可預警,這分明就是天佑大清啊!”
“……皇後說的是。”乾隆沉思片刻,便緩緩笑開。
牽扯到後宮的兩位嬪妃還有一位皇子,無非也就那麼幾種情況,早些知曉,早些防範,甚好。
……
嘉慶朝。
嘉慶的臉色一下子就黑了,“去把那個混賬東西給朕叫過來。”
因為是當事人的緣故,他一下子就明白天幕說的是什麼事情了,原本因為已時隔半年而消散了不少的怒火,噌的一下就又湧了上來。
永璘冤不冤?
他冤個屁!
不孝的東西!
旁邊的大臣明顯也都是瞭解其中內情的,立刻就都跪了一地。
平心而論,他們其實能理解慶郡王的難處,只是,這世上很多事情,不是你有難處你就能去辦了。
當初那檔子事,也就慶郡王跟當今聖上乃是同母所出,聖上才會輕輕揭過,但凡換個人,被一擼到底都是輕的,嚴重一點,一個不敬太後的罪名砸下來,削爵圈禁都不是不可能。
……
後面的道光朝,鹹豐朝,光緒朝等,也都不必多說,對前因後果同樣清楚。
只是鑒於幾個當事人都已經過世的緣故,大家就沒那麼“感同身受”了,也就永璘的後人出來請了個罪,不過,被幾個皇帝撫慰一番,也就重新入列了。
……
【作者有話說】
開新坑啦~大家好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