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就在立後大典上,竟碰上這種事情?!
劉徹的第一個念頭,便是廢後陳氏及館陶公主還不死心,妄圖靠厭勝之術翻身,可當他從大殿裡走出來,真正看到那遮天蔽日的天幕,這個想法瞬間就消散於無形了。
——館陶等人哪兒有這本事啊,也太高看他們了,倒是需要防止他們藉此做文章,才是真的。
“陛下……”衛子夫憂心忡忡。
立後大典當日發生這種事,由不得她不心慌啊,若真有個萬一,她一人被處死不打緊,怕就怕連累了自己的兒女和家族。
“莫慌。”
劉徹聲音鎮♂定,“你是朕昭告太廟冊立的皇後,有朕在,無人敢動你。”
“是。”衛子夫低頭應了一聲,但心下的不安卻並未減輕多少,陳氏當初不也昭告太廟了,現在她人又在哪裡呢,那還是長公主與徹侯之女呢,而她的孃家……
……
三國時期。
曹操接到訊息便急匆匆地入宮,路上下了一連串命令,防止有人借機生事。
而與此同時,宮中的漢獻帝也注意到了天上的異常,心中不禁且驚且喜。如今曹賊勢大,忠於漢室的官員不斷被鏟除,他翻盤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已經到了不得不寄希望於鬼神的地步了!
就在君臣雙方互相虛與委蛇的時候,原本一片虛無的天幕,也起了新的變化,只見一道金光劃過,隨即天幕中央便浮現出一行文字——
【《令妃與穎妃:永璘挨罵冤不冤?》】
……
隋文帝時期。
“令妃?穎妃?永璘?”
隋文帝立刻抓住關鍵資訊,旋即他在腦海當中回憶了片刻,確定自己對這三個人都沒印象,才長出一口氣,“看來是後世的人。”
他的語氣有些遺憾,有些放鬆,有些好奇,也有些懷疑。
原來,就在天幕發生變化的一瞬間,一股資訊也悄然在所有人的腦海中浮現,告知了他們天幕的來歷,也是因此,隋文帝此時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獨孤皇後笑了笑,“既是用了‘妃’字,聽起來像是在說後世的某個皇帝的後宮之事,就是不知這永璘跟那位皇帝是什麼關繫了?”
……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想了想,“我大唐的後宮只有貴淑賢德四妃,想來與我等無關了。”
說到這裡,他的表情悵然又失落。
前面沒有相應的人物,又與大唐的禮制不符,那豈不是說明,大唐未來亡國了,被其他王朝取而代之?!
這……
長孫皇後與丈夫心意相通,立刻就握住了他的手安慰,“陛下,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只要做好了自己該做的便可,再者說,現下有天幕指點未來發展,我大唐未必不能千秋萬代啊!”
“觀音婢,朕擔心的不是這個。”李世民苦笑。
他此時才剛登基不久,接手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的爛攤子,又因為玄武門之變和渭水之盟背了一身罵名,別看他平日裡在群臣面前一副信心滿滿,鬥志昂揚的模樣,可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心中也不是沒有迷茫的,這種不安的心情,也就對自己的妻子才能透露兩句了。
所以,眼下得知大唐會走向末路,他擔心的其實是,大唐會不會是因為他才……
“不會的。”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長孫皇後剛好打斷了李世民的消極情緒,還自然而然地轉變了稱呼,“我相信二郎,兄弟們也都相信二郎。”
“……觀音婢,還好有你。”
對上妻子溫柔的笑容,李世民深吸一口氣,瞬間就壓下了那些雜念,變得豪情萬丈,“你說的對,朕不能消沉,朕定會率領弟兄們,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朕要讓所有人知道,朕的選擇是正確的,沒人能比朕做得更好。”語罷,便派人去召叢集臣入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