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偏殿一片祥和,奉天殿的正殿就沒這麼平靜了。雖然早就被謝重澤囑咐過今天早朝要沉住氣,先穩住大臣,但溫昱還是差點發怒。
在還沒宣召科考和武舉的三甲之前,已經有大臣跳出來指責謝重澤參加科考一事,甚至有各部大臣聯名上書的奏摺,請溫昱消除讓謝重澤入朝的想法。
而這封聯名奏摺中牽扯的人數之多,也讓溫昱震驚,盡管大多數人並不是各部的重要人物,甚至有的人都沒有資格進入朝會,但幾乎三司六部中每一個部門均有人涉入其中。
溫昱早就知道朝會上會有人出來阻撓謝重澤入朝,但收到這樣一封聯名奏書,他還是生氣,並且也暗暗心驚。沒想到在他不知道的時候,那個不知名的人,居然已經可以掌握到朝堂各部中的這麼多人,甚至,這份名單中尚無以盧承英為首的左相一派的親信人選……
所以這個人到底謀劃了多久?真的如阿澤所說,是他的兩個叔叔或是他那四個哥哥?還是另有其他?
溫昱面沉如水,忍著怒氣把這份聯名奏書扔了出去。
“好一個聯名,怎麼?除了吏部,兵部、禮部、刑部甚至大理寺也要摻一腳官員用度一事了嗎!?”
被點到名的幾部主事很快從佇列中站了出來。
許安瀾面色如常,似乎對這份名單並不在意,“陛下息怒,兵部近日忙於武舉一事,對科考無甚關注,且帝後的提名是吏部負責,兵部無可置喙,名單上的人並非臣之授意。”
刑部尚書安書是安國公一脈旁支,也跟著許安瀾很快請罪道:“臣也並不知此事,請陛下明察。”
禮部尚書長孫辰軒是榮國公府二公子,長孫辰靖的二弟,也正是那日與溫洛在酒樓閑聊的男子。
他在聽到名單的時候還沒什麼反應,畢竟名單上人數眾多,禮部也就佔了一兩個不痛不癢的姓名,他甚至還有閑情逸緻的準備看別人的笑話,直到聽到溫昱點名禮部的時候,還有些驚訝,但隨即也只是不甚在意的走了出來,附和道:“嗯,兩位大人說的是,陛下請明察,個別人的上書可不代表禮部的意思。”
最後站出來的則是溫洛,在朝堂上他一向溫和有禮,恭謙有度,“陛下,臣前幾日受了風寒,一直請假於府中休息,對大理寺事務疏於打理,是臣之過,請陛下放心,臣回去必會嚴懲僭越之人。”
“端王說的是,陛下放心,臣回去也會嚴懲。”長孫辰軒趕緊笑著跟了一句。
許安瀾和安書沒有動,但態度也已在之前表明清楚了。
溫昱沉默著,又掃了一眼朝堂,盧承英還是沒動,張遊忠自然也不會擅動,邱浩宇心思還是著重在武舉上,對科考一事不會過多參與,其餘人雖然剛剛還有明顯擺動,但在這四人的表態之後,居然一時又安靜了下來。
溫昱皺眉,謝重澤讓他上朝的時候找機會試探二皇兄的態度,因此他先前趁機點名幾部,但如今這形式,似乎突然逆轉到比他預想的更好了些,莫非這封聯名奏摺其實並不是暗中那個人的手筆,是張修文和許杏芳這幾日奔波的結果?
他偷偷看了一眼張修文,對方卻給了一個並不是他們所為的眼神。
“陛下。”最終先開口的還是負責這次科考的長孫辰靖,“帝後科考奪魁一事是經過臣與左相、太傅商議結果,並無任何違反本朝律例規定之處。”
“帝後殿下驚才絕豔,曾得先帝贊譽,金榜題名是為實至名歸,但殿下畢竟已入後宮,參加科考已是不妥,入朝參政實在有違傳統,恐為天下人所指,還望陛下三思。”提交聯名奏書的官員再次站出來,堅持觀點。
這時,才陸陸續續有人重新站了出來,既有支援這人觀點的,請求剝奪謝重澤入朝資格的,也有反對的,反對者則表明科考一事應公平公正,不能因個人身份差異而有偏私情況出現。
溫昱仔細觀察了一番,不管是支援抑或反對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各部核心人員,其中反對派的人應該才是張修文和許杏芳這些日子拉攏的人。
可如此,溫昱才發現,這一早上吵吵鬧鬧的人,其實根本不是對方的重要人物,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摸清對方情況,反倒是讓謝重澤尚未入朝,就面對了一系列的問題。
溫昱打斷了朝堂上的爭執,肅著臉說:“科考既為吏部主辦,長孫辰靖,你來說吧!”
“是,陛下。” 長孫辰靖一躬身,轉對眾臣說道:“我朝開國以來科考制度一直延續至今,太祖帝立科考時曾言,天下學子一律平等,無論是名門之後、販夫走卒甚至是街邊乞丐,只要是有學問有報國之心,有大作為者,皆可透過科考為朝廷效力,因此科考人員的身份從來未曾限制。此乃科考根本,也是吏部一貫原則。”
溫昱點頭,果然如謝重澤所料,長孫辰靖這個人剛正不阿,即使對謝重澤此次行事不認可也依然會堅持己見。
“長孫愛卿所言極是,太祖帝時期大臣吳茂金出身奴隸卻因才華得太祖青睞一路高升;聖祖帝時期的大臣柳義,其母為青樓名妓,但聖祖帝得知後仍對其委以重用,並言英雄不問出身。此二人尚可為國效力,謝慕之是先帝曾欽點的才子,難道不足以入朝?還是你們要朕做一個違背太祖意願、讓天下人恥笑的帝王?”
溫昱這一番話,就直接將謝重澤私自參加科考,後宮混亂前朝等一系列問題轉移到了皇帝有無納才之心上,何況搬出了太祖和聖祖兩位帝王的事例,群臣一時無言。
那名官員自然還想將話題繞回來,但剛往外挪了一步,卻被張遊忠搶了話,“臣等絕無此意。”
張遊忠剛說完,一眾朝臣皆跟著同聲說道。
一直沉默的盧承英,此時竟也說道:“陛下,殿試已候許久,不如先舉行殿試。”
盧承英和張遊忠兩人開口,其餘人全部偃旗息鼓,不再多言。
溫昱心中越發有些疑惑,但還是維持了面色如常,讓元寶宣了殿試。
不多時,謝重澤和其餘五人陸續進入大殿,分列左右兩邊,向溫昱行禮。
自謝重澤進入大殿後,溫昱就控制不住的還是柔和了眼神,若不是一年來的努力,讓他在早朝時都習慣偽裝成嚴肅無表情的臉色,只怕此時就要咧開嘴笑了。
還好,他還記得自己身為皇帝的職責,按照規矩走了殿試流程,讓六人依序介紹了自己。
因為有謝重澤的身份突出,朝堂上眾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其他五人倒沒有了太多人關注。
武舉三人溫昱已和謝重澤商量過安排,韓決是太尉首徒,本就有官職,參加武舉又一舉奪魁,溫昱有心讓他前往東海訓練水軍,但這並不急於一時,便只是先將他從校尉先擢升為都尉,仍任職城衛營。
安瑜被任命為內衛營校尉,掌禦前侍衛,相當於負責溫昱近身安全,這是謝重澤之前要求的,安瑜也同意了這個要求,溫昱便順著兩人意見。雖然安瑜這一步提升過快,但他畢竟是安國公獨子,背後有安國公一脈支援,自然不會有人站出來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