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十日後,武舉開始。
整個武舉分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比武,所有武生以抽簽形式分組,共分了十組,每組之間先內部互相比試,當決出每組前三名後,再進行第二輪,三十名武生一對一輪流對決,當輸過超過兩場便視為直接失敗,以此最終決斷出武試前三名。
而這只是第一部分,畢竟武舉是為了朝廷選官,不是江湖比武大賽,因此決出的前三十名武生會進行第二部分考驗,就是考校武生們的策論兵法,最後兩項成績綜合,由兵部、吏部、太尉、監考共同決出武舉前三甲。
在第一部分武試一項上,安瑜一馬當先,基本上打遍全場無敵手,連韓決也輸給他,不過在策論一項上他一個只顧學武的偽江湖俠士明顯就比太尉親徒弱了許多,最後綜合下來,武舉的第一名還是落到了韓決頭上,安瑜屈居第二。
等武舉的前三名單也被送到溫昱面前,殿試也就不遠了。
其實殿試不過是個過程,該考校的之前都考過了,殿試只是給皇帝一個近距離觀察瞭解三甲情況的機會,再進行進一步的官職安排。
“阿澤,你確定要去工部嗎?這太委屈你了。”如今溫昱正在和謝重澤商議殿試之後的人員安排,對於讓溫昱去工部做一個小郎中,他還是有些不滿意的。
“不必在我身上費心,屆時你就按我教你的做便是了。”謝重澤安慰他道,“倒是其他幾個人你應該多觀察一番。”
“這個方栩,這些日子我已經讓謝南去他家鄉查過,家境貧寒卻刻苦努力,而且天資過人,在京城這段時間與其他權貴也沒有什麼交集,放榜之後我特意讓人關注過他,他一直呆在客棧未曾外出,也推拒了一概應酬,應該可以一用。”
謝重澤指了一下方栩的名字,又往下滑了一個,“秦舒,揚州陵江城人,他背後有江南一帶名門望族的支援,可以借機拉攏一番。”
“韓決和安瑜你都有了安排,這個楚荀。”說到最後一個人,謝重澤略微皺了皺眉,“資料上說他出自戎州靈武城,家裡只有一個哥哥,其餘也沒有特殊的,我問過安瑜,安瑜與他交過手,說這個人武藝不差,為人也頗為正氣,值得培養。”
溫昱一旁聽得用心,把這些都記了下來。
“另外,吏部和兵部關於剩下人員的安排都遞交過來了,你有沒有發現什麼?”謝重澤拿出剩下的名冊,問道。
“嗯……你是說人選裡滇州的人很少是嗎?”溫昱看過名冊,本來沒什麼奇怪,但在聽謝重澤說過造反一事之後,就難免會有些在意了。
“沒錯,盛國十二大州,盡管榜冊名單上大多人出自中原四州,但其他各州也都有不少人才入京,只有滇州一方,榜中人數寥寥無幾。”
“可這不能代表什麼。”溫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已經認定了溫楚有問題,所以才會覺得這個事本身有問題,他想了一下,如果在謝重澤告訴他懷疑有人造反之前,他對這份名單並不會有其他的聯想。
“照理說,科考武舉是各地學子一展抱負的最好時機,如果滇州不是真的人才凋零,只能說寧王對滇州的掌控已經到了一定的極致,甚至他都有些不欲掩飾了。”謝重澤說:“而且京中應該已經有人與他有所勾結了。”
“為什麼這麼說?”
“如果他想成事,在京中不安排人手是不可能的,目前京中與寧王和滇州攀得上關系的人都不是什麼重要角色,可這回沒有什麼滇州的人來,他將人都留在了自己身邊,那他在京城想必是已經有了其他可以接應的人了,並且這個人恐怕地位不低,有一定能力幫他。”
溫昱仔細想了想,試探的問出:“你懷疑是盧相嗎?”
“有可能。”謝重澤承認,“老師說過,盧承英和寧王敏王曾一起在崇文館學習,就如同今日的你我和奇知師兄、思歸、玉成一般,何況之前你娶我入宮一事,他的行為也頗有蹊蹺,。”
“盧相也曾教導過我,父皇還曾說他是肱股之臣……”溫昱有些失落。
“他確實有能力做肱股之臣,只是看他想做誰的。”謝重澤冷冷的說,打破了溫昱的回想,“盧承英在左相位子上做了這麼多年,手底下的學生門徒也不少,如果他確定站在寧王一邊,對你影響不小。”
“不過。”謝重澤話鋒一轉,又安撫起溫昱,“沒有由頭他們也不敢輕易行事,你畢竟是先帝嫡子,名正言順的皇帝。”
所以前世,他們還是利用了他完成了謀逆的行為,而這一世他站在溫昱身後,不知他們又會從哪裡入手呢。
不過讓謝重澤比較在意的是,如果是寧王這個時候已經蓄勢待發,為何前世等到五年後才動手呢?莫非是滇州還有什麼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