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什麼最發達?當然是商業了!
自唐代開埠以來,泉州即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在不久後的宋元時期,泉州港因為基礎良好,發展迅猛,躍居為四大港之首,並以“刺桐港”之名馳譽世界,成為與埃及亞歷山大港相媲美的“東方第一大港”,呈現“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
所以,當支援前線糧食的公告一頒出,泉州的商人都瘋狂了,從泉州北門外碼頭避難的船隊中,從全城各大客棧中,從各蕃族聚集區內,都有不同裝束、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商人向原使相府衝。
不到兩個時辰,使相府門前便聚集了一大堆人,都紛紛請求面見大唐齊王李景遂或者林楓。清源軍人多地少,本地居民用糧,特別是軍隊用糧,基本上全靠商人從外商運至地,用商船運糧的傳統早已經形成慣例。大家其實誰也都不怎麼在乎那個入股超級市場、行業協會的資格,最關鍵的是能夠跟大唐齊王或者名聲如日中天的林楓搭上關係啊!
齊王李景遂、林楓都對此狀況發展有點認識不足,緊急一磋商,將留紹錤、留居道兩兄弟給推了出來。留紹錤負責北方福州戰事糧食,留居道則負責南方南漢戰糧,成為兩個方向的糧事統籌官,要求他們最後將商人名單抄給大家一份即可。
三月二十三日午飯後,本以為自己順利擺脫了一干瑣事,正準備出發趕往福州戰場的林楓還是被人攔住了。
留紹錤與泉州參軍事陳月帶著三名穿著白袍,戴著白帽的阿拉伯人進到了林楓所在的小院子。參軍事主要負責出使導贊,也就是專門負責接待外國船舶的主管官員。
為首的一人是名老者,滿臉的白鬍子襯得面色更加慈祥,一進門就合掌向林楓行禮,並高頌了一句:“林大人安好!”
留紹錤趕緊介紹道:“林大人,此人為大食教穆斯林阿訇、蕃商,也是泉州萬名大食人的蕃長施智力。”
大食,是中國唐、宋時期對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國的專稱和對伊朗語地區穆斯林的泛稱。
伊斯蘭教的阿訇?林楓立刻來了興趣,合掌還禮,請來人入座。
施智力合掌微笑,並不落座,操著異常流利的漢話說道:“久聞林大人聲名,仰慕已久,可否單獨一唔?”
林楓略略一愣,示意留紹錤、陳月和屋內的兩名特種戰士迴避一下,施智力也將自己身邊的兩個人給請了出去。
林楓向施智力一攤手,直言了當地說道:“在下急於軍務,可否請直言?!”
“林大人不費吹灰之力收了泉州,大聰大慧無人能比啊!”施智力先是誇了林楓一句,方才正色說道:“自前唐永徽二年至今,泉州一地居住的穆斯林已超萬人,向來團結,財力雄厚,願傾全力為林大人未來飛黃騰達襄助一二!”
伊斯蘭教一般認為是在唐朝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從阿拉伯傳入泉州、廣州等地的,主體是阿拉伯商人、士兵和阿訇。《閩書》曾有不知真假的記載:“(穆罕默德)有門徒大賢四人,唐武德中來朝,遂傳教中國。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四賢傳教泉州。”
林楓立刻笑了,將一杯茶送到施智力面前,輕聲說道:“林楓小小一個芝麻官,文不成,武不就,談何飛黃騰達啊!”
施智力立刻皺起了眉頭,反問道:“林大人可是在金陵碰到了大麻煩?為何語調如此悲觀?!”
林楓並不直接回答,再度反問道:“那請問,需要在下為您做些什麼呢?”
“只要林大人允許在下在您的地盤上自由宣我教教義即可。”施智力立刻沉聲說道。
“請問,您到泉州多長時間了?”林楓依然跳躍式地發問道。
“四十六年了!可惜一直不能將我真主教義普播天下!這一切都始於會昌法難。”施智力語氣沉重地答道。
這是一個願意為宗教獻出一切的信徒!林楓看看到這個時代後見到的第一個宗教人士,不由地佩服施智力的堅韌和執著。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三武一宗法難”說法,正是指中國佛教歷史上由四位皇帝發起的滅法活動。
北魏太武帝拔跋燾於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下令滅佛,時間長達六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於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下詔滅佛,時間為五年。唐武宗李炎於會昌五年(公元845年)下詔滅佛,時隔一年後,唐宣宗即位(公元847年)恢復佛教。因為這三位皇帝稱號中都有一個“武”字,再加上一個即將發生的後周世宗柴榮公元955年毀佛,湊成了“三武一宗法難”這個佛法四劫的說法。
其中,距離這個時代最近的會昌法難雖然只持續了一年,但因為一次全國性的廢佛,殺傷力也最大。
城門失火,被殃及的池魚其實受害最大!當全國性的佛教、道教都被徹底打倒在地時,像伊斯蘭教、摩尼教、景教等小眾性宗教,自然也全部被橫掃一空,所以才有施智力的無盡感慨。
“你們生意是否順妥?生意狀況如何?”林楓沒有接施智力的話頭,又啟了一個話頭。
“自前唐以來,泉州一直遵循‘任來往通流,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率稅’的慣例,我等在此經商、居住皆謂自由,生意可謂繁昌。”施智力依然禮貌地答道。
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曾頒佈上諭,詔令派節度觀察使於嶺南(主要指廣州、交州)、福建(主要指泉州)、揚州對阿拉伯、波斯等外商“常加存問,除舶腳、收市、進奉外,任其來往通流,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率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