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臨海公主後來嫁給了宗正曹統,七十一歲的時候死在了江南。”
“所以臨海公主絕不可能是仁德天皇,不過這位公主與仁德天皇倒也並不是毫無關係——從稱謂上來說,她應該管仁德天皇叫姐夫。”
“姐夫?”
張瑩頓時一怔,旋即便反應了過來:
“仁德天皇是臨海公主的姐夫?那他的妻子是哪位公主?”
張瑩對於臨海公主的瞭解僅限於她的遭遇,至於她的兄弟姐妹有多少分別是誰,全然一無所知。
朱祁鎮停頓了幾秒鐘,估摸著張瑩王通心緒稍微平靜了一些,方才繼續開口:
“司馬衷此人和大種馬司馬炎不一樣,他記錄在冊的子女只有六位,其中男子一人,也就是愍懷太子司馬遹。”
“至於女兒則有五位,除了臨海公主之外,還有河東公主、始平公主、弘農公主以及早夭的哀獻皇女司馬女彥。”
“根據我們在《永樂大典》中的考證,仁德天皇的妻子便是歷史上失去下落的弘農公主司馬宣華,至於仁德天皇則是.歷史上誤以為病死的傅宣。”
弘農公主司馬宣華?
聽到朱祁鎮提到的這個名字,張瑩下意識眨了眨眼。
弘農這個地名她倒是聽說過,弘農楊氏也算是華夏曆史上一個很知名計程車族了。
不過弘農公主嘛.這就有點超過她的知識範疇了。
於是張瑩重新拿起手機,又進行了一次搜尋。
“弘農公主,中國西晉公主嫁給了傅祗的兒子傅宣不久傅祗、傅宣病死,公主史書沒有交代結果”
百科上關於弘農公主的介紹極少,前前後後也就百十來字,連她的生卒年份都沒有記載。
看著查閱百科的張瑩,朱祁鎮朝她握著的手機螢幕努了努下巴:
“弘農公主在歷史上的記載相當有限,不過如果你仔細思考的話,就會發現其中同樣存在著疑點。”
“要知道,弘農公主所嫁的丈夫傅宣可是傅祗的兒子,傅祗此人在西晉後期是一個非常非常重磅的人物,他的生平記載甚至要比晉愍帝司馬鄴還詳細。”
“而弘農公主身為這麼個人物的兒媳,外加自身公主光環的加持之下.居然在史書上落得個下落不明的結局,這著實有些不合常理。”
“畢竟弘農公主並不像臨海公主那般在逃難時失散了,她在永嘉之亂後甚至與傅祗傅宣在河陰建了行臺,招兵買馬準備去營救懷帝呢。”
正如朱祁鎮所說。
弘農公主這個人物在史書上的記載不多,但卻存在著很多無法解釋的疑點。
除了朱祁鎮提到的那些之外,傅宣的去世同樣非常違和。
歷史上傅祗是在漢趙河內王劉粲進攻盟津縣時因為疾病病逝的,去世前還強撐病體寫了封給兒子的信件。
一些晉史學者經過考證,認為傅祗的死因應該是急性腎衰竭或者腸胃炎二者之一。
而在關於弘農公主的史料中,居然描述的是傅祗、傅宣近乎同時病死,在沒有傳染疾病的情況下,這種機率說實話真不怎麼高。
同時可以肯定的是。
後來劉粲遷移的民眾中也沒有傅宣和弘農公主的蹤影,實際上劉粲對於傅祗的後代還是挺友善的——他把傅祗的孫子傅純、傅粹及官民兩萬餘戶遷到了平陽,漢趙昭武帝劉聰即位後追贈傅祗為太保,並任命傅純、傅粹為給事中。
所以與之前的神宮皇后一樣,在《永樂大典》出世之前,史學界對於弘農公主的去向就頗有猜測。
有的學者認為弘農公主出海去了馬來西亞,有的學者則認為她去了棒子的半島,還有一些人認為她東渡到了霓虹。
沒辦法。
在史料有限的情況下,很多歷史人物或者事件的真相都只能靠猜測或者分析。
“而在《永樂大典》之中,我們終於找到了關於弘農公主的詳細記錄。”
朱祁鎮指著手中的永樂大典,用別有韻味的語氣悠悠誦讀起了某段內容:
“【祗薨,宣偕公主歸於祖逖,累陳北伐之志於元帝,帝不耐之,數辭其請】。”
“【太興元年春,倭國君來紗別尊使節至,覲元帝而奏之,言其國君壽終將至,子嗣皆凡庸,難承國祚,故乞天朝賜賢以嗣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