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信心?”
“是的。”
徐雲重重點了點頭,眼中浮現出了一絲感慨:
“新華夏如今成立不過剛剛十三年,可謂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
“不誇張的說,很多人民如今還沒有脫離‘吃苦’的生活環境,對國際形勢更沒有明確的認知。”
“但可以預見的是,今後隨著咱們國家的科技經濟發展,我們必然會和西方國家多多少少的產生交集,同時西方的文化也會藉機擠入我們這片土地。”
接著徐雲頓了頓,從桌上拿起了一張沒有寫東西的淡黃色算紙,繼續說道:
“如今群眾們的精神世界就像這張算紙,有顏色的基底,並不是一味的純白,但是缺乏實質的內容。”
“如果我們在與西方文化交匯之前,不能給民眾樹立足夠的自信心和價值觀長此以往,這種擠入的文化可能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入侵。”
“而想要給紙上新增一些內容.這次核爆顯然是個絕佳的機會。”
“因為這玩意兒對於平民層次很好理解,宣傳起來簡直不要太容易——要是有人問原子彈是啥,只要說一句炸投降鬼子的武器,如今全球都只有四個國家掌握就行了。”
“如果說當年的建國大典是賦予了國家靈魂,那麼這次原子彈試爆.則是讓華夏擁有了挺直身板的脊樑,如果錯過這一次機會,今後恐怕只有收復4V才能在影響上與之相比了。”
說到最後。
徐雲忍不住嘆了口氣。
直播原子彈爆炸。
這是他不久前向首都提出的一個想法,一個在如今這個時代看起來可能有點天馬行空的想法。
即便是首都那邊的大領導聽說了以後,第一反應同樣是“有必要嗎?”。
但只有徐雲自己才知道,直播原子彈試爆的意義有多大。
因為這同樣是有據可尋的。
按照歷史軌跡。
眼下這個時間再過七年,那一年的7月20日,便會有一艘名叫阿波羅11號的宇宙飛船在月球降落,一個叫做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宇航員踏出人類歷史上至關重要的一步。
此處暫且不討論海對面登月的真假問題,畢竟這事情的影響已經定型了。
而這次登月過程.便是全球直播的。
當時NASA採用了模擬電視訊號佔用無線電通訊通道的方式下傳,它們先是用一個小電視以10幀/秒的速率顯示來自月球的影象,再用一臺30幀/秒的單攝像管黑白攝像機拍攝小電視的月球影象,這樣每3秒才能得到一幅完整的影象。
接著把它記錄到磁帶錄影機上,這樣就得到了30幀/秒的直播影象供家用電視機觀看。
當時全球一共有六億人觀看了這場直播,海對面的聲望從那以後提升到了一個極高的層次,當時光是紐約就有三十多萬民眾一邊遊行慶祝一邊高呼USA。
在一些美國近代史的書籍裡,有很多學者還將海對面的登月直播視作了海對面奠定科研霸主地位的起始點。
同時除了海對面的登月直播外,當年國內的神舟五號也進行過發射直播,那同樣也是一次空前的盛況。
民族自信心這個詞看起來有些玄乎,但其實一直都切實存在。
慕強心理人皆有之,這個詞本身並非貶義,但在文化戰場上卻並不是什麼好詞。
而避免國人慕強的最好方法,便是自己成為那個強者。
如今的原子彈試爆顯然便是一次絕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