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這時候徐雲才想起來,別看自己天天調侃李覺技術型廠長,他可是真真上過戰場、從37年就抗起了槍、前半生指揮過淮海、渡江、大西南、蓉城戰役的真正戰將!
後世那些所謂的霸總可能連雞都沒殺過,但李覺直接或者間接殲滅的敵人何止幾百上千那麼簡單?
不誇張的說,李覺是真的蘊養有殺氣。
隨後李覺環視了現場一圈,冷哼一聲,沉聲說道:
“各位同志,你們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們是不是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組織上在做出決策前必然也經過了詳細討論,能夠讓首都那邊同意這個方案,那麼便意味著首都有認為方案可行的依據。”
“可是你們呢?連簡單的分析思考都不做就斷言荒唐,你們對得起自己專家學者的稱呼嗎?”
“.”
聽到李覺這番話,臺下不少學者頓時為之一愣,旋即便縮了縮脖子。
是哦
兔子們行事的拍板權雖然在首都,但首都可沒有搞一言堂的習慣。
凡事涉及到重大的科研決策,首都那邊一般都會先進行詳細的專家論述,多方瞭解可行性後才會做出決斷。
例如當年的核武器研製。
所有人都知道核武器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但即便如此,首都方面依舊讓李四光帶隊在全國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礦場考察,充分論證了國內可以提供鈾礦後方才上馬了這個專案。
要知道。
當時很多人對於這個做法是不以為然的,因為那時候毛熊曾經表示過可以提供足夠的鈾礦石。
而後來的歷史軌跡又一次證明了首都在戰略視野方面的正確性——如果沒有當年的勘察結果,毛熊專家撤離後整個專案就要擱淺了。
那時候再進行礦石勘探,難度和流程上要複雜無數多倍。
同樣的道理。
組織上當年沒有搞一言堂,如今自然也不會腦袋發熱的上馬這個方案。
這也是李覺第二次提到‘論證’這個詞了。
換而言之.
組織上至少是討論過直播可行性的。
想到這裡。
最先‘破防’的黃祖洽嘴角動了動,對李覺說道:
“廠長,對不起,是我衝動了。”
李覺聞言不以為意的朝他擺了擺手,當年他打仗的時候知識分子沒接觸過多少,但脾氣比黃祖洽更衝的卻最少能湊一個加強營:
“沒事,老黃,你先坐下吧。”
待黃祖洽坐回位置上後。
李覺再次轉頭看向了徐雲,輕輕朝他抬了抬下巴:
“小徐,既然大家都猜到了方案的提出者,這事情就還是由你來做個解釋吧。”
徐雲點了點頭,儘管沒法從輪椅上站起來,但還是儘量挺直了腰板:
“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