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反射層的裂變產生向球心聚焦的高溫和高壓,與核心的原子彈爆炸產生向外的高溫和高壓的結合,足以引發氘氚和氘氘聚變反應,從而生成更多的熱量、輻射和中子。
7、核彈爆炸聚變反應釋放出的的阿爾法粒子激發反射層和護罩中的鈹金屬,也產生大量中子,中子彈順利爆炸。
王浩然在進入氫球專案組之前也參與過中子彈引數的設計推導,大於所說的這項內容基本上符合他的認知。
聽到大於的介紹,王浩然也逐漸在腦海中腦補起了一段畫面:
原子彈彈芯起爆後,X射線在中間層氘化鋰中傳輸,在看不見的世界裡引發了一種相對的不透明的輻射波陣面,像水面上慢慢移動的木頭一樣延緩輻射能量的傳遞。
在最外邊的反射層鈽239被輻射導致的燒蝕炸飛前,引爆中心的原子彈彈芯的中子就會追上X射線,射入最外邊的反射層鈽239。
鈽239開始發生劇烈的鏈式核裂變,釋放出X射線向球心聚焦,讓它集中能量去激發聚變材料,獲得聚變所需的上千萬度高溫及高壓。
“等等!”
過了一會兒,王浩然忽然皺起了眉頭:
“大於同志,你設計的微型中子彈大概多大?”
大於在面前比劃了差不多有兩個西瓜大小的空間:
“大概和一個冬瓜差不多吧,質量30公斤左右,其中90%是高爆炸藥和一些金屬結構的重量。”
“那不對啊。”
作為氫球的研製負責人,王浩然在資料這塊的敏感程度很高:
“大於同志,按照你說的這個大小.起爆原子彈的中子源是不是有些問題?”
聽聞此言。
現場有不少專家也都下意識點了點頭。
大家都是國內頂尖的理論學者或者工程師,每天幾乎都在和原子彈的各類結構打交道。
所以此時除了王浩然之外,現場還有不少學者都意識到了一個不對勁的地方:
如果中子彈真這麼大,那麼中子源就顯得不夠用了——高次中子佔優勢的能區在0.12到0.16左右,單能強中子源的能級是14MeV,想要做到中子輻射劑量8000拉德幾乎沒多少可能。
莫非
是大於算錯了?
而在無人注意的李覺右下方,徐雲卻忍不住抽了幾下嘴角。
大概很多很多年以後,今天發生的這一幕將會成為兔子軍備史上的一個梗吧。
大於真他孃的是掛壁啊
隨後在眾人的注視下,大於深吸了一口氣:
“沒錯,如果用的是鈹或者釙中子源,那麼它們的量級顯然是不太夠的。”
“但後來徐雲顧問談笑般的提出了一個靈感,我回宿舍後花了一晚上的時間做了個計算,最終發現確實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王浩然臉上露出了些許凝重與興趣:
“哦?願聞其詳。”
王浩然的凝重在於他自己實在想不到有什麼東西能夠取代傳統中子源,這對於他的業務能力是一個小小的挑戰,興趣則是因為能夠被大於在這種會議上拿出來的方案必然已經經過了組織上的論證,準確率.至少紙面上的準確率應該是很高的。
在他對面,大於也沒賣關子,而是很快說出了答案:
“這個方案就是.以氧化汞銻來做中子源。”
注:
我一直強調不用過分腦補啊,我說的討論方案是討論一個邏輯上相對可行的方案,和實操是兩碼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