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
感受著被自己握在手中的話筒,徐雲的表情隱隱有些感懷。
說句實話。
雖然他在很早很早之前就對【紅岸】基地的規劃有了比較細緻的想法,但這部分想法主要在於基地的職能.或者說專案的內容上。
也就是他在基地成立個黑洞觀測專案,安排一些人手長期觀測收集資料,然後就不過多幹涉了。
至於何時能推匯出什麼結果,這些他原本是不準備事先干預的。
有可能十年內兔子們就能檢測到引力波。
也可能十年後連黑洞熵和貝肯斯坦上限都推導不出來,一切成果都看研究人員的能力。
結果沒想到的是.
楊振寧居然向徐雲索要起了黑洞研究價值的證據,因此無奈之下,徐雲只能拿出了黑洞熵這個殺手鐧。
沒辦法。
畢竟後世在黑洞方面取得實錘的成果也不多,無外乎那麼有數幾個現象和定理罷了。
而這樣一來,他就等於把霍金霍老爺子的飯碗給搶走了
眾所周知。
在整部人類物理學史上,前前後後誕生過很多知名的物理學家。
這些物理學家有些為人低調,毫不張揚,平日裡只知道做實驗。
這部分的典型代表就是卡文迪許,整天泡在實驗室裡兩耳不聞窗外事。
有些則性格古怪乖張,話題繁多。
比如說號稱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全能的物理學家朗道,喜歡給任何事物打分。
見到個妹子他要打分,見到個漢子也要打分,就連啪啪啪的質量還要打分——而且還把這些事兒寫成了日記.
再比如赫赫有名的理查德·費曼。
這貨賊喜歡去吉安努尼的店裡看脫衣舞,然後一邊看脫衣舞一邊點上一杯柳橙汁計算物理問題。
而在這些極具話題性的物理學家中,斯蒂芬·威廉·霍金無疑可以排到前幾名。
不過他的話題性並不是因為他的性格,而是因為他的經歷——霍金的故事此處就不多贅述了,他得漸凍症的故事早就被記錄在了語文課本上。
早先提及過。
斯蒂芬·威廉·霍金的主要貢獻更多在於科普領域,後世他去世的時候因為各種營銷號的作妖,學術地位確實是有被拔高了一些。
但另一方面。
拔高歸拔高,霍金的學術成就還是很紮實的——只是沒有達到一流層次罷了。
他的主要學術成就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大爆炸奇點理論,二就是霍金黑洞蒸發理論。
其中後者便包括了黑洞輻射、黑洞熵等徐雲提到的、或者楊振寧推匯出來的結果。
如此一來,霍金今後的走向就不好說了。
他不像海對面的溫伯格和蓋爾曼,溫伯格和蓋爾曼的成就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被徐雲給截了胡,但徐雲敢肯定,這兩位大佬今後的成就反倒會更高。
而霍金呢,他在學術方面的道口是比較“窄”的——他只研究天體物理,準確來說是天體理論物理。
他有點類似1850副本里被徐雲牛頭人了X射線的倫琴,屬於徐雲也不知道走勢會如何的情況。
不過霍金的數學基礎還是很強的,所以應該不用太擔心他會泯然眾人。
另外
等副本結束後徐雲還會用邀請函去見一次霍金,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了了霍金的遺願,因此他對於霍金雖然沒那麼大臉說什麼心無歉意,但至少雙方在支付的‘代價’上可以算是對等的。
當然了。
關於那張邀請函徐雲還有一些微操,此處暫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