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BK方程組問世的時間足足在如今的14年後。
所以面對自己親手計算出來的結果,楊振寧依舊顯得有些驚訝。
“可是不對啊”
只見楊振寧在自己算出來的【SBH=Akc^3/4G】公式下劃了道橫,皺著眉頭對徐雲問道:
“小徐,除了數學,黑洞在邏輯上遵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原因是什麼?它不是熵增的嗎?”
常理來說。
如果黑洞具有熵,那它也應該具有溫度。
一個東西如果有溫度,那麼即使這個溫度再低,也都會產生熱輻射。
可這樣一來,黑洞的理論體積就存在問題了。
更關鍵的是.
它會讓超大質量黑洞不存在。
“小徐,你看。”
楊振寧繼續在公式上圈了幾下,繼續了自己的話:
“粒子溫度和粒子能量,存在關係kT=E=hf,頻率f最小隻能是1赫茲。”
“所以溫度最小隻能是T=h/k,黑洞的輻射溫度,最小也只能達到T=h/k。”
“也就是說h/k=hc/kr的情況下,此時黑洞半徑r達到最大值。”
“如果黑洞半徑再增加,就會違背量子力學,溫度就會小於h/k。”
“因此根據黑洞熵理論,最大的黑洞半徑就只能是c的數值,那麼超大質量黑洞呢?豈不是不存在了?”
儘管此時徐雲不在身邊,但楊振寧依舊做出了一副面對面交談的樣子。
不知為何。
他莫名對徐雲有了一種信心:
他相信徐雲即便隔著電話,也能夠理解自己的想法。
彷彿二人曾經在某個時候,面對面的共同做過交流一樣。
而正如他所說。
如果根據輻射公式,那麼黑洞黑洞半徑應該是存在一個極限的。
黑洞半徑是r=2GM/c^2,所以可以計算出,黑洞熵允許的最大黑洞質量只能是M=c^3/2G。
這個數值就是10^35千克左右,也是黑洞熵允許的最大黑洞質量。
太陽質量是10^30千克上下,也就是大概10^5個.即十萬倍的太陽質量。
可根據史瓦西的黑洞模型,別說十萬倍了,比太陽重千萬倍、一億倍的超大質量黑洞,理論上也應該存在。
所以要麼是黑洞熵有問題,要麼就是.
不存在超大質量黑洞。
而且這還沒完呢。
倘若是後者出了問題,那麼支援它的黑洞相關理論肯定也有問題——最差也是得打個補丁修正一下啥的。
而這種修正勢必要改變或者增減某個引數,那麼這樣一來,黑洞熵的推導也要跟著出問題。
換而言之。
這屬於一個邏輯閉環,和後世的祖父悖論有點類似,屬於誰殺了誰的討論。
果不其然。
如同楊振寧所想的那樣,電話對頭的徐雲只是思索了很短一會兒,便很快傳來了回答:
“楊先生,我想.您可能陷入一個誤區了。”
楊振寧眉頭一掀,筆尖無規律的在桌面上點了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