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這道聲音的瞬間。
楊振寧的腦海中便冒出了一個長著娃娃臉的白淨男生,同時下意識的便抬起頭,朝出聲的方位看去。
一秒鐘後。
楊振寧便鎖定了自己要找的人,飛快的朝對方揮起了手:
“光達!我在這兒!”
說完這句話。
楊振寧便迫不及待的邁開腳步,朝對方小跑了過去,獨留杜致禮在原地一臉茫然:
“?????”
等一下,我老公呢?
而另一邊。
小跑著的楊振寧很快來到了一位圓臉的中山裝男子面前,重重的與他一抱:
“稼先!好久不見!”
被他擁著的陸光達臉上亦是帶著激動之色,反過來將楊振寧抱的更緊了幾分:
“老楊,你總算回國了!”
沒錯。
喊出楊振寧名字的這個男子,正是陸光達本人。
陸光達和楊振寧兩家是世交,兩個人的父親都曾執教水木大學,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著名的數學家,陸光達的父親鄧以蟄則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之一。
鄧稼先和楊振寧可以說是自小相識,後來二者先後考入崇德中學,年級相差兩級。
楊振寧機智靈巧,性格活潑,而陸光達相較之下則是忠厚老實。
1940年的時候。
陸光達公開反對霓虹的活動,因為擔心陸光達的安危,楊振寧便邀請陸光達來西南聯大讀書。
於是楊振寧和陸光達又一次獲得了在同一個學校讀書的機會,在西南聯大,兩人互相切磋,共同進步。
後來的赴美留學,兩人也保持著緊密地聯絡。
在海對面的時候,楊振寧率先就讀於芝加哥大學物理學系,攻讀博士學位。
後來在楊振寧的推薦下,陸光達就讀於美國普渡大學的物理系,由此打下了堅實的物理基礎。
兩人前半生的求學經歷都一直在一起,楊振寧曾為陸光達寫過一篇人物傳記,其中這樣描述兩人的這段經歷:
50年的友誼,親如兄弟。
50年年初。
陸光達在普渡大學攻讀理論物理獲博士學位後立即乘船回國,楊振寧則留在了海對面繼續著自己的物理事業。
從此以後,二人的人生便分別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
這兩個方向沒有對錯,也沒有高低。
不過可以確認的一點是,楊振寧走上了那條路後產生過動搖和猶豫——這點從他遲疑了十六年才入籍海對面便可見一斑。
海對面的事業和故土像是一座天平,有些時候左邊高點兒,有些時候右邊高點兒。
而陸光達則是.....一生無悔。
過了好一會兒。
這兩位故交方才分別開來,楊振寧扶著陸光達的肩膀打量了他一會兒,皺著眉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