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雲卻臨時改變了主意。
因為這個小老頭兒....配得上自己這樣做。
姚笑林本人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人物。
他的能力也就算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比較強的建築師,離什麼科學院啊工程院院士還有很大差距。
但他卻是一位極其極其可敬的先輩。
至少徐雲當初在金銀灘原子城聽到他的事蹟的時候,整個人動容了許久。
姚笑林今年59歲,是國內比較早期的建築從業者,家裡原本有一個哥哥,與妻子育有四個兒子。
他的父親和哥哥早年在抗戰中從事敵後交通員任務,分別在41年和43年壯烈犧牲。
姚笑林的四個兒子則有三個當了兵,老大與老三在當初那場半島戰役中壯烈犧牲,將英魂永遠的留在了那座半島。
至於老二,則參與了三大核武基地中馬蘭基地的早期探索工作。
在尋找博斯騰湖的過程中。
他連同其他六位戰友與大部隊失去了聯絡,直到2023年都未曾發現他們的屍骨。
老四則繼承了姚笑林的建築衣缽,父子同時入選了221基地的副業建設大隊。
等再過一年半。
姚笑林和老四為了收集爆轟試驗場抗爆資料,在冷爆階段待在了三號工位的資料收集室。
結果沒想到的是。
三號工位的牆體由於在修建過程中摻雜了不少沙塵,荷載能力沒有達到設計預期發生坍塌,姚笑林父子連同另外三位觀察員同時壯烈犧牲。
一家人從父、兄到子,整整三代七人,盡數為國犧牲。
當初徐雲在原子城的參觀過程中聽說了很多壯烈的事蹟,但獨屬姚笑林一家的最令他感到震撼與惋惜。
滿門忠烈,不外如是。
同時原子城中還有一張姚笑林的個人影像,面容徐雲記不太清了,但卻清晰記得這個小老頭戴著一頂很有特點的小氈帽。
因此在得知並且確定對方就是自己知道的那個姚笑林後。
徐雲臨時改變了主意,說什麼也不能讓這位可敬的前輩空了手。
而就在雙方手指觸碰的同時。
徐雲心中也下了個決斷。
已經犧牲的烈士他無法挽回他們的英靈,但無論如何,自己絕不能讓姚笑林和他僅存的獨子再出事了。
眼下隨著液體阻尼器的出現。
或許......
自己對歷史的改變,將會從今天開始?
..........
當然了。
徐雲的內心想法姚笑林並不知情。
在打完招呼後。
姚笑林便將重點放到了阻尼器的具體原理,以及徐雲的來歷身上:
“韓立同志,我聽說這個叫阻尼器的技術,是劍橋大學的最前沿理論之一?”
徐雲見狀連忙將心緒收攏,點了點頭:
“沒錯。”
“那就奇怪了.....”
姚笑林不由摸了摸下巴,眉頭微微擰起,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