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裡。
蔡少輝忽然瞳孔一縮,抬頭看向了老郭:「UniversityofCaridge?劍橋大學?」
老郭點點頭,接著又把手指放到了最開始的那個字母上:「你再看dip...o.
..a...這行。」
「除了diplotia.....也就是畢業證書。」「所以它們連在一起就的意思是.....」
說道這裡。
老郭不由止住了聲,蔡少輝也沒接話。
但從蔡少華臉上湧起的潮紅不難看出,他已經完全明白了老郭的想法。媽耶.....
這幾個字母連在一起。豈不是.....
UniversityofCaridgediplo?!也就是.....
劍橋大學畢業證!想到這裡。
蔡少輝便猛然抬起了頭,再次看向老郭:
「老郭,你的意思是....那人是個劍橋回國的大學生?」老郭點點頭:
「有這可能。「天啊.....」
蔡少輝張了張嘴,再次低頭看了眼手中的紙片,表情依舊有些不相信:「這....這.....不太可能吧?」
「老郭,你說他會不會是從哪裡偷來的畢業證?」
「畢竟一位劍橋大學回國的留學生,不至於落魄到偷瓦片吧?」
老郭顯然已經考慮過這種可能,聞言便拍了拍蔡少輝的肩膀,搖頭道:
「這可是劍橋大學的畢業證,國內現在除了顏先生、蔡先生、溫先生他們幾位,還有幾個人手上有劍橋畢業證?」
「而且劍橋大學在歐洲,不同於咱們從海對面回國的難度—比如鄒承魯先生最開始不就是偷偷回的國內嗎?」
「如果他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和國家聯絡過便悄悄回國,確實是有可能出意外的。」蔡少輝沉默片刻,輕輕點了點頭。
確實。
眼下這個時代國內回國的留學生說多不多,說少倒也不少,前前後後加起來都快上千人了。
但這些回國的留學生基本上都是畢業於海對面的院校,在歐洲讀過書的是有,但取得畢業證的卻真不多。
眼下還在國內的劍橋畢業生,幾乎可以說屈指可數:除了老郭提到的顏先生、蔡先生、溫先生外。
也就剩下了朱物華、趙忠堯、邵洵美、束星北等有數幾人。所以想要偷到一張劍橋大學的畢業證,難度確實很大。
看到這裡。
可能會有同學表示奇怪了:不對啊。
如果說劍橋大學留學生不多的話,那麼國內不應該很清晰的掌握著他們的資訊嗎?很遺憾。
答案並非如此。
此時在歐洲高校畢業的華夏留學生,有相當多相當多都是建國前出的國。所以某人跑路後。
那些在外留學生無論是歸國還是與國內的聯絡方面,他們的做法普遍很謹慎....或者說很隱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老郭提到的鄒承魯先生。
鄒承魯先生最早是透過英庚款公費協議獲得的留學資格,算是徹徹底底的另一方人。結果當他學業有成後,某人已經跑到了蛙島。
但鄒承魯先生又捨不得大陸的家人,也不看好某人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