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
他們看直播主要是為了湊熱鬧,深入的一些問題不會考慮太多。
因此在這些路人眼中。
現在
就進行開箱的方案,確實有些出乎預料。......
隨後在起重機的運作下。
青銅殿很快便被搬運上了一輛特殊的大件運輸車。又過了十多分鐘。
運輸車緩慢駛離了現場,開向了市內。
姜成谷等人則乘車緊隨其後,再後方便是央視網、光明網之類的主流媒體。
除此以外。
天空還有一架無人航拍機隨行,從高空角度全程記錄運輸過程。
當然了。
按照正常情況,大件運輸車是不允許在白天進入燕京市區的,同時無人機也輕易不能上天。
不過這次挖掘專案是由最高意志牽頭的挖掘行動,因此這些尋常情況下不被允許的做法,此番也便臨時開了綠燈。實際上。
上頭批准的綠燈還不止這些。
像運輸車進入市區的線路,其實也都被最佳化甚至管控過,保證車輛可以正常通行。
否則以燕京週末的交通擁堵程度加上運輸車的體型,估摸著沒三天到不了目的地....
就這樣。在各部門的配合下。
運輸車很快向目的地駛去。三個小時後。
運輸車順利抵達了一處位於燕京四環的開闊場地外。
放眼望去,這是一片高度不高、但佔地面積卻極廣的建築群。
其中最高的一棟樓大概也就四層五層的樣子,但整個建築群橫向的跨度卻超過了一百米——這還不包括周邊綠植的寬度。
建築群採用了深色的磚塊和石材作為主要材料,牆面上的矩形石板規矩有序。
配合著多處拱形門洞和窗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長久以來的歷史文化積澱,呈現出一種古樸而典雅的風格。
同時屋頂上還裝飾著黑白相間的瓦片,這些瓦片不僅提高了建築物的耐用性,更為它增添了一份古典之美。
從車上走下後。
老周的鏡頭很快鎖定了建築入口處的標牌:【華夏建設工程考古事務中心】。
此時此刻。
事務中心的入口處正站著一群人,見到姜成谷等人後,領頭的一位地中海男子迅速熱情的迎了上來。
只見他與姜成谷重重握了個手,目光則不停的往銅殿上瞟。
又過了片刻。
幾位工作人員帶著準備好的卸貨裝置來到運輸車邊,開始將銅殿進行了拆卸。
雖然沒有ZAT18000H起重機進行協作,但銅殿本身的重量其實並不算重——畢竟內部是中空的。
因此在事先安排好的方案下。
銅殿很快便被卸到了一輛牽引車上。
整個過程中老周的攝像頭都緊緊的鎖定著銅殿主體,不敢移動分毫。
接著很快。
裝載銅殿的牽引車開始向某處庫房駛去。
隨同上車的除了幾位工作人員外,還有一群敬業職守的「第三方來賓」。